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是一种投射(三)
2020-03-05 17:56:45
松果小编
想想:我们在背后评论某人时,常喜欢用的口头语是什么?他(她)是……的人……你在评论此人时,已经把你对他(她)的认知和感受附加在他(她)身上了。还有诸如“我觉得……”“我认为……”“我猜测……”也是属于一种投射,只是为了强调“非强加”,你用了“我觉得……”“我认为……”“我猜测……”等等这些句式。
投射在家庭教育中也是比比皆是。
家长拖拉,但他是看不见自己身上的拖拉,投射给弱小的孩子是个短平快的方式,因此,他会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快点。
家长懒惰、对自己信心不足甚至焦虑、心境抑郁低落等情绪,都会投射给孩子。家长是什么样,孩子基本上也是什么样。当然,这里面除了投射还有认同等其他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前段时间,某地发生一起恶性刑事事件。案发者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属于反社会型人格,在所有人格障碍中,反社会型人格是最具有破坏力和杀伤力。反社会型人格的形成因素有多个方面。
排除其他体质和环境因素,这种人格障碍主要形成在个体的早期,个体在婴儿早期受到养育者长期忽视和遗弃,当这个婴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带给这个婴儿的心理创伤无疑是地震海啸,TA的这种对养育者的仇恨将无限地投射给外界的人事物,这也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我表达负向的投射太多,可能会让正在看此文的朋友有所误解,认为所有的投射都是不好的,其实不然,有负向就有正向,这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