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是不是一个伪概念?
2020-03-02 01:13:33
松果小编
自我在松果倾听平台接单以来,最常见的倾诉者有几类:
“老师,我很自卑,什么都做不好,该怎么办?”
“老师,我觉得我有抑郁症,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
“老师,我总是不能和别人处好关系,我害怕和领导说话,怎么办?”
简单看上去,倾诉者的问题是自卑,抑郁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但是在我看来,这里面一个离不开的共同话题,就是自我成长!
什么是自我成长呢?这难道不是一个伪命题吗?
听上去像极了鸡汤的“自我成长”,我解释为成为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几个步骤:认识自己,辨别自己,成为自己!
第一步,认识自己!
成年后时常会发现我们自己的部分人格特点总是会重复的带给自己相似的负面情感体验。像一个魔咒,渴望打破,但却那么的无力。就像前面提到的自卑,人际不好。
咨询时候,总会被问及幼年的成长经历。
有次一个倾诉者和我说,不要问我的原生家庭,一定是原生家庭有问题,我才抑郁的吗?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问及原生家庭是帮助倾诉者从幼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掘自己各种人格特点的最初来源,帮助倾诉者更好的认识自己。只有客观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怎么到达今天这里的,才有可能正确面对现在遇到的困境,这个结才有了彻底打开的可能性。
第二步,辨别自己!
只有客观认识自己之后,才能够辨别清楚哪部分人格是自己的,哪部分人格是成长过程中被动塑造而成的,不是自己的部分。能够清晰区分自我和他人,有明确的自我界限感,能够让我们在做事情上,与人相处上更好的把握分寸。既不会过度侵犯到他人而被误解,也不会一味退让委屈了自己。
这一点在夫妻关系,情侣关系中尤为重要!如何找到双方都舒服的距离就是说的这部分。
第三步,成为自己!
前两步高质量的完成,这一步就是顺理成章的过程。是新认知建立,新习惯养成的过程。把不是自己的部分舍弃,转换为对自我更负责的方式去与人相处,与己相处。一段时间的刻意调整,适应之后,新的合理认知替代旧的认知,蜕变成为全新的自己。
那么,在自卑情绪,抑郁情绪中,都是以上描述中典型的自我边界不够清晰,人际处理中委屈退让而形成的人格特点。所以,在正确指导下的自我成长任务下,与更实在的自我相遇,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所以,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是每个人在生命过程中,都必须修炼的一门必备技能。而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
我是松果倾诉树洞回声老师,期待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如有需要,可以关注或私信我给到你正确自我成长的指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