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北京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的课,谈到一个问题:“孩子教育到底是该扬长还是该补短?”他谈到一个因素,就是智力因素。 什么是智力?韦克斯勒(美国心理学家,《韦氏智力量表》的编制者)对智力界定为:智力是能力的基础,这个能力包括表现出来的能力以及潜能。16岁智力发育达到最高点,60岁以后,大脑皮层逐渐萎缩,智力随之衰退。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研究结果表明: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1983年,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包括:逻辑、语言、空间、音乐、肢体运作、内省、人际、自然探索等八个方面的能力。 影响智力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第一,遗传。专家表示,一个人生下来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写了很多东西,这就是遗传,它是未来学习的基础。智力主要由遗传决定,后天并不能通过任何手段提高智力。也就是说,有什么样智力的父母,就有什么样智力的孩子,这一点必须认命。第二,营养。胎儿还在母亲的肚子里,需要足够的营养补给。有些爱美之士怕发胖,影响体型,导致营养不良,严重损伤胎儿的脑部发育。第三,生长环境。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物理生长环境,现在的痴呆症患者往往跟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空气污染、食品污染等问题。 专家在测量个体智商时,主要从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两个方面综合得分判断,如果这两者的分数越接近,反映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如果分数差距越大,则反映智商越低。从此点可得出,言语和操作能力发展越均衡,则智商越高。基于此,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补短”而不是“扬长”。但是到了工作岗位则需“扬长”而非“补短”。 前文提到智力主要由遗传决定,后天不能再提高。但我们常常看到有对孩子智力开发的各种训练,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智力开发不是提高智力,而是提高利用智力的能力。父母可以在智力开发方面大有作为,把孩子的潜力激发出来。如何做呢? (以下内容参考) 第一,家长应该以欣赏、欣慰、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自始至终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和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八种智力!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智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出类拔萃! 第二,家长应该重新认识“智力”,及时转移开发孩子“智力”的重心。传统的智力以言语和逻辑为核心,根据加德纳的研究,现在智力开发的重心应转移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注重孩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第三,家长应该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断掌握“激活”孩子各种智力的有效方法。智力是一种潜能,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发展能力。家长可以成为这种潜能的激活者,也有可能在无知中或无意间成为这种潜能的“终结者”。因此,激活孩子的“潜能”,不仅需要家长的爱心,更需要家长的智慧和技巧。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汲取最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客观地观察孩子、公正地评估孩子、合理地引导孩子、科学地“开发”孩子……高效地激活孩子的“潜能”,使孩子的生命更加精彩!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智力组成及结构,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有着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家教模式及方法没有最好的,只要最合适的。 以上与大家共同学习。
孩子教育,该“扬长”还是“补短”?
2020-02-27 22:45:41
松果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