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对孩子"真诚"?
2020-02-19 21:14:05
松果小编
问“你爱不爱你的孩子?”每个父母笃定地回答:“爱!”
从孩子一出生,为人父母的就处处用心,百般照料,恨不得把自己的爱统统地毫无保留地都给孩子。记得有一次给孩子剪指甲,一不小心在指尖划破点皮,渗出了细砂粒大小的血珠,那个心疼的滋味就甭提了,那是用刀在割自个儿的心啊,后悔自责了一整天。这种怜惜疼爱无处不见。
孩子再稍大点,会走路了,咧咧切切摔倒在地,为人父母的温顺和蔼,一句“宝贝,自己慢慢爬起来”,眼中映出一湖春晖。
再大点,孩子上学了,像是从这山翻到了那山,人间四月芳菲殆尽,一山秋色凉意袭人。为人父母所有的劳作,似乎都是为了孩子能得一个好的成长。这个“成长”寄意宽广,既有优秀的品格,又有良好的性格,还有优异的成绩。为了这个成长,父母们可谓煞费苦心,用心良苦。不但要在工作上拼命打拼,为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还要把自己武装成三头六臂,应对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看到孩子一点点可喜的进步,父母就喜笑颜开;倘若孩子有一点点小疏漏,小差错,父母就愁容满面。父母在孩子面前,俨然变成了一只变色龙,疼过、爱过、打过、骂过,气过、恨过、悔过、惘然过……个中滋味,五味杂陈。

面对同一个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表现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反思之,父母对孩子的“心”已经不那么纯粹了,夹杂了太多的影响因子。
第一,急切心。父母面对孩子的学习,希望一学就懂,一做就会,往往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父母的焦急、鄙夷就显露无疑。但是孩子的认知有它的发展规律和过程,岂能用成人的理解力去衡量孩子的水平?
第二,攀比心。中国有句古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攀比往往是不切合实际的比较,盲目的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比,光看到别人家的优点,却只看到自家的缺点,尤其有些父母心理不平衡,对孩子提出了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的要求,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三,贪婪心。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极高,学习成绩要好,待人接物要好,性格习惯要好,琴棋书画要会,要文能文,要武能武,不断地给孩子叠加要求,好了还要再好,恨不得孩子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承受力,这是父母的欲望在作祟。
第四,焦虑心。现代社会的节奏的确是太快了,容不得停歇,更容不得差错。一个闪失,可能就会错失良机。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困难、挫折与失败,那更是“江枫渔火对愁眠”啊。岂不知,父母的焦虑更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我们常常听有些教育专家说,要真诚的爱孩子,什么是真诚?我的理解,就是去除父母的私心杂念,摒弃成人世界的评判标准,不用成人的游戏规则要求孩子,用一颗大道至简的、坦荡的心对待孩子。发自内心的表扬孩子,不带有任何的利诱,相信孩子有自我激励的驱动;坦然诚恳的指出孩子的问题,不带有任何的责难,相信孩子懂羞耻,知荣辱。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生命自然的呈现,相信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是活力四射,善良美好的。切不可因我们的贪虑破坏了年轻的生命。
父母爱孩子,请从“真诚”修炼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