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中最醒脑的18句话
2020-02-13 22:00:11
松果小编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本书细致考察群体的一般性心理特征,探讨群体的道德观、情感、想象力、信念等诸多层面,指出个人进入群体之后容易丧失自我意识,在集体意志的压迫下成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的“乌合之众”的一员。
1.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2. 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3.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4.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5. 群体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6. 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7.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
8. 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9.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10. 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11. 群体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12. 数量在人类社会中经常性地会产生一种充足的理由,处于群体中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正义”力量,对他们来说群体就是正义,数量就是道理。
13. 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是也能表现出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极崇高的行为。
14. 孤立的个体具有控制自身反应行为的能力,而群体则不具备。
15. 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
16.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17. 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只是人类思想无形的变化造成的有形的后果而已。
18、科学为我们许诺的是真理,或至少是我们的之力能够把握的一些有关跟中关系的知识,它从来没有为我们许诺过和平或幸福,它对我们的感情无动于衷,对我们的哀怨不闻不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