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亲人离去的痛苦

2020-04-08 21:16:00 松果小编
锦囊一、学习哀伤疗愈的三个过程 01、接受死亡发生的事实。 我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丧葬仪式,包括停灵、下葬、守七等,有助于增加亲人亡故的现实感,帮助我们接受死亡的发生。需注意因地制宜,取其精华,去除迷信糟粕。传染病疫情下,由于无法使用传统仪式完成对逝者的告别,因此需灵活使用线上公墓等在线方式,及时对逝者进行道歉、道谢、道爱、道别;隔离期结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线下方式,完成以上四个“道”。 02、接纳自己的哀伤反应。 任何的哀伤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需要被接纳的,尤其需要被当事人自己接纳。因为只有接纳了这些反应,才有机会面对与这些反应相关的悲伤和痛苦,才能最终从悲伤中获取力量,继续未来的生活。例外:如果继发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比如悲伤过度,准备自杀追随逝者,或者愤怒过度,不经调查就报复所谓的“凶手”),需要及时制止。 常见问题1:当出现麻木或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的反应时,常常被解读为被吓傻了?是个冷血无情的人? 自我调适:这是哀伤初期的正常反应,是人们隔离自己强烈悲痛情感的自我保护的方式,并非吓傻了,更不能单凭表面现象就解读为对逝者冷血无情。相反,与逝者感情越深厚,出现麻木震惊反应的概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动情感隔离后,多数人大脑就能恢复自我调节,进行思考和行动。 常见问题2:始终认为亲人去世跟自己有关,过度背负沉重的思想包袱。 自我调适:亲人去世,怎么做都会有不到位的地方,不能过度强求自己;如果我们尽力了,相信逝者能感受到;如果我们没有尽力,可以在忌日与逝者表达道歉,并帮助逝者完成他们生前未了的心愿…… 本次疫情下的丧亲者:不仅需承受丧亲的痛苦,还需要承担自己可能感染的焦虑,因此哀伤反应会更复杂。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