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的原因、表现与对策
2020-04-10 10:44:49
松果小编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可爱的。都说孩子是自己家的好,但有时候孩子也会让父母觉得头疼你。有的甚至父母说东偏要向西表现叛逆,让父母伤心失望甚至不知所措。
一、发展自我的需要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很信任和依恋父母,所以父母说的话他都愿意听。随着孩子长大,他开始有了思考和判断能力,对一些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做事的时候他开始不愿服从。这是一个人发展自我的需要,他想用这种行动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是好现象,一个人只有完全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开始面对自己的生活,实现精神上的成长。父母这时候能够听听他的意见,适当让他做主,那么他的自我就会发展得比较好。如果父母对他的不顺从采取责备或暴力,则会把孩子推向反面表现反抗。
二、力比多与攻击力的表达
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说,每个人都需要力比多和攻击力的满足,这是一个人行为的驱动力。力比多指的是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美好的感受;攻击力指一个人追求卓越,自我攻击毁坏他人等破坏的能力。通俗的说,前者指的是一一个人活着所追求的快乐,后者是- -个人实现价值或表现不满的力量。比如一一个小孩一边走一边玩着树枝,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快乐,他妈妈却在呵斥: "把那个东西放下,多脏。”妈妈快走几步追.上孩子继续命令,孩子低着头不说话,不放下。他玩树枝的行为就是力比多的满足,他在追求活着的乐趣和享受控制树枝的满足;低着头不说话,是在压抑自己由于愤怒带来的攻击力。
谁不想自由地享受美好生活呢?人的情绪与心灵就像水,最好让它自由流动,否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被控制的反抗
有一种父母就是要把孩子团团围住,不让他有自己施展的空间。当父母替他做了所有的事情,他就失去了做所有事情的能力。有一个二年级的女孩,照顾他的人有六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用老师的话说这些人什么都不做,就是专职照顾她。孩子在班级表现自理能力很差,每天放学老师要帮助她收拾文具盒和书包,并且把书包给他背在身上。进行心理测试的时候,发现他的自我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这样的孩子心里是有愤怒与攻击力的。现在她还不会表达,她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随着年龄的长大,她的逆反就越来越强。如果继续被父母压制,很可能会出现悲剧。比如北大一个学生,杀死自己的母亲。
对策:
为了孩子的健康的成长,首先建议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有计划地让他与父母实现物理和精神层面的分离。按照马勒自体心理学的观点,6-24个月是分离个体化时期,他开始想要推开妈妈实现分离,这是一个生命个体适应环境的需要,可以说是- -种生物本能。父母要尽量配合,提供抱持性环境。孩子若需要你就及时出现,若不需要就让他自己游戏。除非他需要或者邀请你,否则父母不要打扰他,主动加入游戏,这样他才能顺利完成这个时期的心理发育。
其次,建议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有选择和决定自己事情的自由。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他,让他感到能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带来的自信和自己的想法与做法被父母尊重带来的自尊,使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如果父母过度控制,不但他的自信与自尊都难以建立,活着的快乐也无法满足,这样孩子就会造成强烈的逆反,甚至因为压抑而把攻击性转向自己,导致自伤或者抑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