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孩子快速写作业

2020-04-24 09:12:14 思行✨解忧成长师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呢,经常会干两件事——拖拉磨蹭。 五分钟他还没有开始打开书,十分钟他一个字也没有写,那么到底怎么才能让孩子马上开始写作业呢? 一、孩子为何逃避写作业 1.作业带来隐形压力 作业只有两个字,但孩子每天的作业会是好几项——孩子要记得写四行字、要背古诗、要口算道、还有熟读语文课文。 这么多的作业都是靠脑袋记的,孩子头脑中就会有一种隐形的压力。 当孩子面对作业有压力就会想逃避,孩子不想开始写的时候父母就会开始催他,如果孩子每次写作业都漫不经心,那么父母就会打她,骂她吼他。 如果作业跟这个打骂后多次结合之后就麻烦了,作业和打骂吼之间就会建立稳固的链接。 那么孩子一写作业就会想到父母的打骂,吼父母的打骂后会让孩子觉得好害怕,好烦,好讨厌,好想逃跑。 2.坏情绪让孩子逃避 打骂吼引起的坏情绪就会跟作业之间建立链接,一写作业,每次爸爸妈妈打骂吼的坏情绪就来了。 所以很多孩子就会往桌前一坐,上次被爸爸妈妈打骂后带来的坏情绪就来了,还没开始写作业,他就会觉得好烦,好想逃跑啊! 一方面太多的作业会带来隐形的压力,让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去启动,另一方面打骂吼带来的坏情绪会让孩子想逃避。 所以我们想让孩子能够快速启动,马上开始写作业,就要对压力和坏情绪分别解决 二 用20秒启动大脑 1.20秒法则 ——用20秒让孩子的大脑启动起来 孩子的大脑想在写作业上马上启动起来,需要在作业上然气神经的兴奋,哇,开始写了哇,一直坚持下去。 如果这个事情特别容易启动,需要启动的能力很短,这个事儿就很好进行,但如果这个事儿特别难以启动,需要启动的能量很长,那你就会发现麻烦,孩子半天都启动不起来。 所以如果你要是让孩子写20行字什么感觉不想写,但是如果你说孩子来写这三个字让我看看。孩子说哪三个字嗯,好,我来写迅速就写完了。 所以太大太难的任务很难启动,因为它需要的能量太久,而短的任务短的作业想要启动就很容易去启动。 心理学家肖恩埃科尔提的一个20秒法则 如果这件事情需要启动的能量大于20秒,那么这个事情就很难启动,但反过来如果这个事情,需要启动的能量很短,很少启动能量小于20秒,这件事情启动起来就很容易。 就像车子刚点火的时候需要的能量多,但一旦启动起来就很容易跑了,孩子的学习也一样,一旦它开始启动,走起来后面就慢慢会顺一点。 2.任务要小,能量要少 两点重要的原则:启动的时候任务要足够小,启动了能量要足够少。 启动能量短于20秒的话,这件事情很容易启动。 怎么能让孩子快速启动呢?最重要的就是让他每天开始学习之前把第一个任务安排容易完成的、孩子又喜欢完成的小任务,让孩子快速启动,快速的让他的大脑神经兴奋起来。 3.快速启动三原则 安排事情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 化大为小 把一个大任务变成好几个小任务,从小任务开始。 第二个原则 从容易的开始 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干,不想干的事儿,不喜欢的事这样会很难启动,你找到孩子最喜欢什么事儿,什么事儿对她来说最容易,就从那个容易的开始去进行。 第三个原则 加入静心环节 让孩子静下心来,安静的坐在那儿,然后开始准备写作业。 那启动之后干什么呢? 三 用清单法清空大脑 用清单法去建立作业顺序,然后一一搞定。 1.建立外在可视清单 把大脑中隐形记住的这么多任务从大脑中拿出来,建立一个外在的能够看得到的清单。 这些事情都拿出来了,列到外边的清单上面,大脑就清空了,不需要单独去记什么了,那么下面接着做。作业的时候,所有的资源都拿来可以做眼前的作业。 2.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一件事情做完了就划掉之后再拿第二件事情进来,每一次大脑在做的事情的时候,在学习的时候,脑海中只有一件事情没有那么多事情的牵绊。 3.建立清单四原则 第一项原则,先做简单的喜欢的,保证这件事情能够迅速启动。 第二项原则每天的顺序都要基本固定。 因为如果顺序基本固定,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接下来就会更容易更流畅,这样孩子就会心里有数,知道每天都按照这个顺序走,只要完成第二项就知道后面的第三项第四项了。 孩子心里有数,他做起来就会有掌控感,这点很重要。 第三项原则让孩子自己去决定顺序,不同的孩子顺序也不一样。 第一件事情。基本上固定用简单的,容易的,喜欢的是迅速启动,启动完之后不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他心里面会觉得作业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有掌控感。 第四项原则最好让孩子自己整理清单 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的把整理清单这件事变成他的习惯,以后不管是小时候的写作业还是长大做工作,他的习惯都先用脑袋去整理一遍,它就会形成他的工作思路,会养成习惯。 而且更重要的是,理清单的过程会清空大脑,让事情一一搞定;还可以让孩子心里有数,而且把各个事情一个一个去预热。 四用打勾法奖励大脑 每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打一个勾,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再打一个勾,让大脑及时获得奖励,这个打嗝意义重大。 1.内啡肽的作用 当我们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叫内酚酞的物质,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当内啡肽分泌的时候,我们会体会到一种快乐感,会觉得内心喜悦快乐。 如果完成的时候孩子体会到了快乐,感觉到被奖赏接下来就会更加愿意去完成。 2.打钩强化快乐感受 每一次完成都打钩,会让干柴体会到的快乐感受更强一点。 孩子每次都会在完成的时候体会到快乐,那么怕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对完成时这份快乐有预期、有期待。开始写作业的时候,他就会更加愿意去开始。 把歌会让孩子更多的去体会到完成时的喜悦感,每完成一个打一个勾,每完成一个打一个勾,每完成一个再打一个勾没完成一个再打一个勾,最后一篇的勾搭下来,孩子知道哇,我完成了它就得到了一个大大的喜悦感。 孩子面对作业每天都有喜悦,孩子就会觉得作业虽难,但我愿意去做。 3.言语和非言语信息 说完成了就可以了,不用需要说更多。 家长除了言语上说之外,还要加一个非言语的信息,用你的表情动作去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欣赏。 你跟孩子说完成了哇真好孩子就会说。我真好有没有?你跟孩子说呀,这么快,好快呀,孩子就会说我都没有想到我会这么快对不对? 孩子体会妈妈信任我,肯定我欣赏我,我自己也肯定我自己欣赏我自己,孩子慢慢对就会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 但是你不要说下面这句话,孩子赶紧写写,完了就可以去玩游戏。快点写就可以去看小说。 写完那一刻孩子没有停,留下来去体会到那种成就感,而是说我去玩游戏了,写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玩游戏,把作业解决掉,我就可以去玩游戏。 会让孩子觉得游戏有吸引力,作业是个讨厌的事儿,我不要写。 如果每次都这样的话,孩子完成再多作业他都很难去体会完成作业时的那份成就感,喜悦感,让孩子永远对作业本身很难去建立一种我想要去完成完成了喜悦的感觉。孩子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内在动机就会总是升腾不上来。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