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2020-05-08 09:24:48 徐韵真机•玲心导教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和网瘾有关的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儿叫小波,他的网瘾非常的重。而且他曾经扬言说:“自己活够了,只是有几件事情还没有做。第一个是杀掉所有自己的仇人,第二个是强奸最心爱的女人,第三个是把最喜欢的游戏《魔兽世界》玩到最高级,然后就自杀。”这是何等可怕的一种变态的心理。 后来,经过细心的调查才发现,这个小波从他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他爸爸非常仇恨。因为有一次他逃课,他爸爸打了他之后,他没有地方去才去的网吧,后来就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当中他尽情的宣泄,和身边儿一起玩网络游戏的男孩子成为了朋友。他们在游戏里面担任着非常暴力的角色,而且不时的看到了一些非常暴力黄色的信息,就这样,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儿被网络污染了。后来他的网瘾怎么也戒不掉,他的爸妈只有把他送到戒瘾网吧去,专门安排老师去给他戒掉网瘾。 其实很多孩子对网络游戏、手机游戏都非常痴迷,而且有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今天这堂课程,不管你的孩子是否已经痴迷了,还是刚有一点苗头,或者是说你还没有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都要认真的把它听完,记录一下每一种方法,感受孩子网瘾的真实原因。     孩子之所以有网瘾,原因有很多。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就是父爱、或者是母爱的缺失。因为现在的家长大多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父母本身就有一点迷恋手机,更加滋生了孩子上网的欲望。而且很多家长对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实施打骂或者是家庭暴力这种暴力式的教育,或者是干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或者是语言刺激他。比如说,“你算是没救了。”最终错过了戒除网瘾的最佳时机,毁了孩子的学业。     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现在缺乏同伴。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小的时候玩什么呢?可能啊,玩泥巴、丢沙包、跳绳。但是大家看看,这样的一些游戏是不是都需要小伙伴一起来玩儿?那个时候我们多数都在农村里,一出去道上全都是小孩儿,我们遇到了谁都可以跟他一起玩儿。但是我们想想现在的孩子,他下楼了之后,他可以跟谁玩儿呢?来来往往的车辆和那些陌生的人,甚至一个小区里的孩子见面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出事儿,告诉孩子不要出去玩儿,不要和陌生人在一起。不要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儿,因为我们担心他们打架,把对方给打伤了怎么办?出去玩儿有危险怎么办?于是我们剥夺了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的权利。他们只有在网络当中才能寻求到这种权利与乐趣。 第三个原因,就是孩子缺少娱乐的途径。每一个孩子都好玩儿。尤其是小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玩一个球都能玩半天。但是球他玩腻了,他又想玩别的,家长就要给他买别的玩具,或者是孩子撕书等等,这都是他们玩的一种方式。 曾经这样一个画面发生在我面前,并且让我深深的记住。有一天,刚下完雨,一个妈妈带着孩子,我也在路上走,他们也在路上走。孩子看到有水坑,非常兴奋。他就跑到那个水坑边儿上用脚去踩水,水溅起来水花的时候他特别开心,然后在那呵呵地笑。他妈妈说:“回来!你看你把衣服弄的,都脏了!回去又得给你洗!”于是孩子就乖乖地回到了他妈妈的旁边。     孩子想玩儿,想释放天性,想寻求快乐。可是现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想着给他报班儿,补习,学各种各样的艺术学科。可是,孩子只有学习,就少了快乐。于是他发现:哇!这个手机里面的这些游戏真好玩!哎呀,电脑上的这些网络游戏太好玩儿了!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该玩什么,只能在这里面找到他想要的。     第四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孩子缺乏成就感,缺乏满足感。比如说,孩子学习不好。平时呢,也没有得到家长的夸奖,也很少拿奖状,家长也经常拿他跟别人对比。于是孩子就觉得,自己只有脱离现实社会到网络社会当中,才能找到真正的那个自己。因为在网络游戏当中,他们可以买装备,把自己装饰的非常的强大。他们可以去打怪,那种杀坏人啊,杀敌人的感觉,让他们感觉到无比的成就感。于是他们对这种成就感太上瘾了!发现在网络游戏里面,他们就是英雄,一回到家,他就是狗熊,你说孩子能不迷恋吗? 五个原因,就是环境的影响。比如说,最早的时候,网吧的出现,让很多孩子逃课去网吧。还有后期的同学们互相的攀比、从众,还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这个ipad、游戏机孩子们都很喜欢。还有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家长非常忙啊,孩子就在旁边闹。闹的时候家长就说:“啊,给你手机去玩儿吧!”就像我前几天跟一些朋友们吃饭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大家都在一起吃饭,只有一个朋友带着她的孩子。她孩子无聊,就在那转桌子,转来转去转来转去。他妈妈一看,这转桌子太遭人讨厌了:“哎呀,你别闹了,给你玩手机吧!”她就把手机给了孩子,这个孩子非常开心的就玩起了手机游戏。其实就是这样,同学的影响、家长的影响、环境的影响,让孩子慢慢走上了网瘾之路。 那作为家长,如何避免孩子的网瘾,或者如何改掉孩子的网瘾呢?给大家分享几个方法: 1.“多陪”,“少伴”     很多家长带孩子出去玩儿,都会美其名曰:“儿子啊,妈妈好不容易把所有的事儿都推掉了,还得陪你玩儿,这周末想去哪儿玩儿啊?妈妈陪你去商场玩吧!”于是呢,带着孩子去了商场。孩子在那边堆沙子、玩赛车,玩得不亦乐乎,家长在旁边玩手机、发微信、打电话,一副不耐烦的表情。这是陪伴吗?这顶多是一个“伴”,并不是“陪”。什么是真正的陪伴?什么是高质量的陪伴呢?是你跟孩子一起做一件事情,而且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用心的陪他。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个朋友也是做教育的,她是校长,在忙着开第二家分校的时候就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她孩子真的感到妈妈忽略他,一直求着他妈妈陪他出去玩儿,去小区里逛一逛。她说:“好吧!”然后她就陪着孩子出去玩儿了。结果孩子在那蹦蹦哒哒的,说:“妈妈!你看那个花开了!你看这个草的叶子怎么这么奇怪呀?”他妈妈就应付着:“嗯。是啊。”但是手里还是拿着微信在管理自己新校区的事情,忙的是焦头烂额,一方面还得陪孩子,所以妈妈感觉到也很无聊。就在这个时候呢,她的儿子摘了一朵小花送给了他妈妈,说:“妈妈你拿着。”然后他妈妈想也没想,就拿了过来。走了一会儿,这个花蔫了,他妈妈就说:“儿子,这个花蔫了,妈妈给扔了啊!”然后随手就扔掉了。就在那一刹那,孩子哇的一声痛哭。他妈妈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啦。结果他儿子哭得很伤心:“那是我送给你的花!”     这朵花,就成了压倒孩子精神支柱的最后一棵稻草。因为,孩子真的只是送给妈妈花吗?他是想通过这朵花,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力。想通过这朵花,把妈妈从她的手机世界当中拽过来陪伴他,因为孩子是能够真切的感觉到妈妈不是用心在陪他的。但是妈妈没有发现,只是把这朵花给扔掉了,所以孩子当场就崩溃掉了。我们回忆一下,我们给到孩子的陪伴,有多少都是这样的有量无质啊! 2.转移孩子注意力 有一次,我去山东滨州去讲家庭教育的公开课。课程结束之后,一个妈妈就说:“文静老师啊,我想请求你个事儿。我孩子他上初二了,他网瘾特别严重,天天就玩儿手机、玩电脑玩到十一二点。每次一管他的时候,他就说:‘我不考得挺好嘛!’”因为这个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不错,所以呢,每次孩子玩游戏的时候爸妈一管他,他就说:“我学习都考好了,你们还要我怎么样?我玩一会儿不行了吗?”有一次,他爸爸气的把他网线给拔了。结果呢,他一整天没有吃饭。她说:“面对孩子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呀?”我说:“你的孩子既然他学习不错,说明他还是有上进心的。那么他为什么喜欢上玩网络游戏啊?”她说:“其实刚开始,孩子也不玩儿的。后来他就说他无聊,同学都玩儿所以他也玩儿了。刚开始孩子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听到这儿的时候,我就问她:“那你讲一讲。”她说:“孩子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而且让我给他买那个心理学的书。”我说:“那你买了没有?”她说:“没有啊,我想他现在上学,学什么心理学呀!他要的那些书,都跟他学习没有关系。”我说:“这就是原因所在。” 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在什么上?在学习上。而且学习心理学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孩子在初二的时候,对心理学这么感兴趣,如果家长加以正确的引导的话,那孩子在这方面深度的研究,未来指不定就是一名非常专业、非常优秀的心理学专家,帮助无数个心理疾病的患者走出这样的一个障碍。所以,为什么家长没有支持?就是因为觉得对学习有影响,所以剥夺了孩子对心理学的兴趣的这样的一个权利。孩子发现自己学习不了心理学,于是他就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游戏上来了。因为,他总是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去宣泄自己的兴趣,对不对?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后来我给她提个建议,我说:“你这样。首先你一定要支持孩子学习心理学,而且还要给他足够的鼓励,告诉他要考上最好的心理学专业。那你要跟孩子一起去查哪个大学心理学专业是最好的,这样的话孩子就奔头了。”后来她妈妈听我的建议,给孩子买了几本心理学的书,果然这个孩子就对网络游戏不感兴趣了,而是读起了心理学的书。不仅成绩没有下降,而且他的成绩还在稳步的提升。     如果一个大人吸烟成瘾的话,想要戒烟,我们都知道,有个方法就是在包里面一定要装上糖,或者装上吃的。想抽烟的时候就忍住,然后吃一颗糖就好啦,慢慢、慢慢就戒下来了。但是孩子呢,我们总想他的网瘾一下子就剔除掉,怎么可能呢?智慧的家长要学会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啊!让他把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是最重要的?他不知道把时间花在什么上,他就只能花在网络游戏上了。所以这一点呢,鼓励家长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且把他这个好的兴趣向学习方面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改变自己,提高他的自控力。 3.提供环境,以身作则  孟子小的时候很贪玩,并且他的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就常常学建筑坟的这些人,或者学别人哭拜的这些游戏。他妈妈觉得这样太不好了,于是呢,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那孟子又开始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于是把家搬到了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改变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能够三次搬家。那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想改变自己孩子网瘾的嗜好,我们可否做到以身作则呢? 首先,在孩子面前我们就不应该去玩儿网络游戏,或者是玩微信也是一样的。因为你玩微信你认为你是工作,但是孩子就认为你是在玩手机。     而且作为家长,我们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好的环境。比如说,周六周日我们给他一个更好的安排,能够让他去户外玩,或者是跟同龄的孩子一块儿出去比赛也好,打篮球也好,给他提供这样一个跟同伴一起玩的机会,不要把他拴在家里。嗯--像我认识的一个家长就是,自己孩子都上初二了,他的爸爸妈妈就怕他学坏,从来都不给他钱,也不允许孩子跟同学出去吃饭。所以搞到现在,孩子都已经上高中了,还没有一个朋友。现在开始着急了,说:“孩子性格不好,性格孤僻。”那难道不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吗?  4.制定计划 大人工作如果没有目标的话,就只能每天混日子,度日如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学习目标的话,他就会觉得学习很枯燥,每一天三点一线,非常无聊。那我们想给孩子改掉玩手机、玩网络游戏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我们要给孩子设定目标。都说梦想教育、目标教育远比这些规则教育更重要。所以呢,我们在跟孩子做戒除网瘾的行动当中的话,我建议大家要跟孩子去协商,尊重孩子的选择。你别孩子正在那玩呢,你一下把网线给拔了。那孩子不想,把电脑砸了的冲动都有了是不是?所以你要跟孩子协商。比如说,咱们可以玩儿。但是呢,怎么玩儿?每天的时间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对孩子的进步,给予鼓励。     比如说,孩子以前每天都要玩一两个小时。经过协商之后,你们规定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那孩子如果第一天做到了,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应该做到的,要鼓励他、夸奖他:“哎,你看儿子,妈妈知道咱们现在在做这个控制自己上网的行动哈!没想到你能配合的这么好,妈妈从来没有想到你能控制自己控制的这么好。你看,今天是第一天,你就已经做到了。”所以,给到孩子这样的鼓励更重要。我们去跑步比赛的时候,马拉松的时候,这些运动员在跑步的时候旁边一定会出现一群人。是什么人?啦啦队员,是不是?在运动员坚持不下来的时候,给他们鼓掌,喝彩,加油!所以爸爸妈妈也一样,要做拉拉队员,不要做裁判,只懂吹哨是不行的。     提到手机游戏、网络游戏或者是玩电脑、玩ipad,各位家长也不要谈虎色变,因为这只是时代的产物而已。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而且很多人都在用电脑工作。如果你想把孩子完全和网络隔离开来,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长应该要知道,孩子可以通过网络做哪些事儿。比如说,他可以搜索知识啊,他可以去对比呀,他可以去投稿啊,他可以去看一些好的书啊,这些都是他可以通过网络得到的。家长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要去想着一下都不能碰:你要是玩的话,我就跟你生气,我就训你。这样的话,反而会起到不好的副作用。     其实,很多网络游戏都是能锻炼孩子能力的。比如说,前几年特别火的一个手机游戏,叫“2048”。就是2和2凑一块儿变成4,4和4凑一块儿变成8。其实,这个游戏对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布局规划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还有一款游戏叫“找你妹”。那款游戏也很有意思哈,就是找到画面当中的一些指定的东西。比如说,找到袜子,找到冰淇淋。这个其实是可以锻炼孩子搜索能力和视觉注意力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游戏,对孩子都是只有害处没有益处的。各位家长呢,也要给孩子一些空间,不能过高强度的管理。当然啦,只要你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孩子也一样会尊重你。你们共同协商,一起度过网瘾时期,合理的利用网络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曾经,我和一个专家探讨问题的时候。他说:“其实现在的家长,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家长病了,给孩子吃药。”就是家长不懂家庭教育,把孩子惯坏了,结果呢,又要孩子去改变,让孩子吃药。就像李天一一样,他爸爸妈妈不懂教育,把孩子娇惯成那个样子。十五岁的时候,孩子犯罪住进了监狱。你看,是不是家长病了,给孩子惩罚,给孩子吃药呢?所以各位智慧的家长,你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家都是第一次或者是第二次,真的是没有什么经验,那就要不断的学习。培养孩子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你有多少钱不重要,你的家族有多显赫不重要,你有多高的职位也不重要,你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多么优秀,这个才是大家的资本呀!才是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啊! 作为家长,不怕你们不知道、没方法,就怕你们不知道,还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可怕的是什么?明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就应该不知道。所以,会学习的家长、爱学习的家长、智慧的家长是孩子一生的幸运,能够出生在学习型家长的家庭当中,一个孩子他的人格是健全的,他的未来是幸福的。当然,一切都不晚,孩子的网瘾绝对是可以引导、改变的,各位家长也不要操之过急。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