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咨询师,还是警察、审判者、检察官?

2020-05-11 13:28:14 予鱼【婚姻家庭】
我们在《咨询室中,什么才叫尊重?》中提到,咨访关系里,咨询师要做到不设立场的尊重来访者。在真正的尊重之上,才能建立有空间、有质量的咨访关系。 如果违背了这个基本原则,咨询师没有做到不设立场,没有做到咨询师意义上的尊重,咨访互动就变成了“警察和小偷”,咨询师就不再是咨询师的角色,而成了警察、审判者、检察官。 咨询师的工作是什么?咨询师是帮助来访者找到力量、找到资源、找到途径实现自己的人生,对未来获得希望。警察、审判者、检察官的工作是什么?是找证据定罪,按照自己的需求搜集素材、量刑,看看你是有罪没罪、是轻是重。 咨询师要时刻保持自我觉察:你是否在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在来访者的人生中找问题、找素材、找证据?你更感兴趣的是来访者的苦乐悲喜、人生走向,还是自己心中的兴趣与推论? 如果你更感兴趣的是自己的部分,那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工作关系就会难以维持,可能一、二次,可能三、五次,很难超过十次。 为什么咨访关系难以维持? 因为在这种被审视、被衡量、被评判的咨访关系中,来访者没有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到,来访者感觉咨询师更关心自己。咨访互动的中心不再是围绕来访者,而是咨询师。 那自然来访者是不愿意与你建立紧密的咨访关系的。来访者会衡量,你给我的就这点,那么我的尝试也仅止于此。于是,来访者内心深处僵化、自己无法处理的部分,没有机会被触及,也就松动不了,没有机会去转化,生活也不会发生有质量的变化。 即使是做认知干预,咨询工作点就是围绕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展开,也要以良好的咨访关系为基础。否则的话,来访者的感受会是:你要求我按照你期待的方式配合你,可你没有站在理解我的角度上引导我。从而形成一种挫败体验,来访者自然就不想和咨询师深入下去了。 我们要知道,以来访者为中心,是我们咨询伦理的内核,也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立足之本。来访者走进咨询室,为咨询时间付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发展愿望的,不是为了满足咨询师的。作为咨询师一定要去自检,不要本末倒置。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