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反应的自我判断
2020-02-10 11:49:15
松果小编
以下几种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是不是陷入过度的“应激反应”。
1.行为层面
活动力增加或减少;
很难交流,无法听进疫情之外的话题;
情绪激动、易怒,经常和人争吵;
没办法休息或放松,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
无法正常工作,每过一会儿就得看看疫情进展;
经常哭泣;
高度警惕,过度担忧,看到任何相关消息,都要转发给周围的人;
回避引起(创伤性)回忆的地点;
心思都在疫情上,做事的时候,容易发生事故。
2.身体层面
肠胃问题;
头痛,其他酸痛;
视觉障碍;
体重减轻或增加;
出汗或发冷;
震颤或肌肉抽搐;
容易被吓到;
慢性疲劳或睡眠障碍;
免疫系统疾病。
3.情绪层面
感到英勇、欣快或无敌感;
否认现实;
焦虑或恐惧;
抑郁;
愧疚;
冷漠;
悲伤。
4.思维层面
记忆问题;
失去方向感、时常困惑;
思维过程缓慢;
注意力不集中;
无法决定事件的优先级、无法做决定;
失去客观性。
5.社交层面
自我隔离;
责备自己,感觉自己渺小,什么忙也帮不上;
难以给予他人帮助,或难以接受帮助;
无法享受乐趣,无法忍受任何娱乐活动。
这些症状,都是我们面对创伤事件的正常反应,一般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解。轻度应激反应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度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小时,并影响人的躯体、情感和认知功能,离开险情现场一周内症状会逐渐消失。中度应激反应的症状有:生家人的气、在家易激惹、情绪紧张及缺乏工作动力。重度应激反应会影响工作,这些反应会持续4-6周。重度应激反应的症状有:长期睡眠困难、自我封闭、烟酒量增加及注意力障碍。
如果上述症状中有几项持续并超过一个月,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就有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此外,经历疫情后个别人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比如: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己做事(如脱掉衣服、丢弃财物等);无端怀疑周围的人都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要传染到自己,因此十分恐惧;感觉周围事物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好像在梦中一样,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被感染的场景不断在脑海中闪现;听到与疫情相关的消息就沮丧不已或惊恐不安。
6.可能出现的精神科问题
(1)神经症样障碍
焦虑(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
躯体形式障碍(疑病、躯体化障碍等);
强迫;
分离与转换性障碍(癔症);
神经衰弱;
心境恶劣障碍。
(2)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或持久的反应;
适应性障碍——短期、轻度的烦恼与情绪失调。
(3)精神性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
抑郁;
谵妄;
偏执;
幻觉妄想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