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生命的力量之源
2020-02-07 12:04:40
松果小编
在看似疯狂的世界,每一刻的感受,心念都反映着当下不同的心理状态。时常会有一种羞耻感,浓浓的,被世界抛出去的感觉。经历被生割般的疼痛,一次次的,潜意识深处的感受涌现出来。携带着过往没有被看见的伤痛,硬生生的被暴露出来。永无止境的看见看见,好像永远都不够。
遇到的每个人每个个案,都好像带着自己未被疗愈的一部分,当他们在说出感受。咆哮着,隐忍的,难堪的,无法自我接纳的情感。就像未被疗愈的我自己的一部分重新展现在眼前。
在这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无限轮回戏码里,那些体验的剧情桥段没有完全被爱感知到的,扭曲的,被定义的变成了现实。一次次的通过生活展现出所有你内在的信念定义和剧情。你是编剧,也是导演和演员。每个当下细致入微的配合演出着自己编造出来的剧本。认真而投入,忘我的展示着自己的创造。
玩儿的太投入,渐渐的迷失在这个自己编造的戏码里。变成受害者,忘了当初策划这一切的我———创造者本身。
你会发现所有剧情里的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疗愈者,被疗愈者,统统都是你自己。你是主角,你同样也是别人世界里的配角。没有互相配合,就没有看似如此真实跌宕起伏,悲欢离合,感受真切的剧情。
所有这一切的角色没有高低贵贱,完全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个比哪个更高尚更值得更好。就像每个角色都是你精心策划出来演出的,每个人都是整个游戏不可分割或缺的一部分。
我是这一切容纳者,也是配合演出的一个角色。
常常最让我动容的是自己在充当一个倾听者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变成一个容器。没有边界的如如不动的场域。倾诉者源源不断的述说着在他看来无比真实,可信的剧情。流露出深刻的情感,悲伤的,愤怒的,压抑着的能量蜂拥而出。那些自我牢固的认知不断的生发出同一种情绪。
有很多人都在一种全能自恋,完美主义的状态里。觉得自己是一切的中心,一切应该围绕着他的意志去进行。好像世界还未分化,在一片混沌之中。尚未被发展出的自我主体,自我边界的功能。让他们活的很痛苦。看来很多痛苦都来源于不切现实的妄想。没有看到现实的真相。痛苦就是在自己的想象认为的世界和真实现实之间的矛盾。
好像还未出生活在一片混沌中,虽然肉体以降生,精神还未发展出现实功能。而这个自我精神和现实相碰撞的过程中,逐渐的了解自己,看见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在不断的整合完善自己。通过这个游戏来探索自己真正是谁。在各种关系中发现和探索自己。感知自己真正是怎样的。
很多人固化在自己认定的一个特质里,与现实发生碰撞,感受无比痛苦。比如说在这个人的认知里,自己应该是一个良善的,不轻易发怒,宽容的存在。但现实的是,在那个和人互动的当下,他很生气,感觉被冒犯被伤害。却无法顺畅表达。只能硬生生的压抑下来。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他应该是一个良善的宽容的人。不应该跟对方一般见识。好像发出情绪是放低了自己似的。如果表达出来,也会在心里暗暗质疑,我是不是反应太大,对方不是有意的,我有必要这么做吗。因为在他认知里,自己发出一点点不好的抱怨的愤怒的能量都是无法让他接受的。在他认知里,自己是无上完美没有一点瑕疵的一个存在。
在表面上塑造出一种美好良善的样子,固然感觉很好。但真实的是自己愤怒的感受,真实的在那里。这股被评判的能量不被看见理解从而被压抑,一次次的去往内心更深处。积累的多了就会变成心魔,阻碍着自己。一次次在这个情节里掉坑,卡住自己消耗能量。
可见在这个模式中,真正的问题是,错误的知见。教条,这个固化的教条就像一条绳子一样拴住自己。使自己无法动弹。在现实生活中,你以为的用一个标准就可以面对任何事。那也未免太简单了,如果是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按照一个公认标准去生活处理关系,这样的话,生活会变得僵化没有生气,就像一个个机器人在履行程序。
在现实真相中,一切都是灵动的,不管是在处理关系,发展事业。在我们本身的频率中,并没有既定的一点。所有万事万物都在时刻变化当中。如在一点滞留,就会形成能量的淤堵。一切都在不断的更新迭代,变动。在这样的变动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更大的自己。不断的延伸与创化。
情绪需要流动起来,任何一个情绪像光谱中每个组成光谱的色彩,不可或缺替代。无有高低,好坏。真正束缚我们的是给自己事物贴的一个个标签,请撕下标签,活出那个灵动的自由伸展的自己。
不论是难过悲伤愤怒压抑憎恨羞耻,这些不同的情感一旦被你体验到就是在给你传递一个信息。我们需要被看见和理解。
当我们可以把这样没有评判的、无有定义没有条件的爱给予自己的每个部分时,我们就解放了。我们会被自己那无条件的爱与允许所滋养和疗愈。
疗愈是不断发现自己就是创造者本身的过程。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活出真实的自己。这里的爱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你自己。
一切转化与源头终来自这里。
与万物连接,发现里面的道与智慧,支持我们更好的生活。生活是道场也是一个善意的容纳者。我们在这个偌大的道场里与彼此碰撞,遇见自己。也发现每个人都是你,一切的爱与善意都涵盖在文字中了。请敞开细细品味与感知。
这里的举例只代表个别案例,请不要对号入座,每个人都不同,有独特适和自己的方式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