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言学习方式的一点研究(没有复制,纯原创)

2020-01-20 22:43:17 松果小编
对孩子来说,要想真正会用外语,就要经常写经常说,最好是好玩。因为孩子没有生存压力,必须要有意思,才能自觉的学。 如果同学之间不能经常聊外语,家长的外语也不行,那就要在网上一对一了。这就是宽带互联网时代能加速增加外语使用人数的地方。 但是网上和外教不能胡说八道,而孩子之间经常会胡说,就是说着好玩。 所以孩子学习外语,最好是T2C+C2Children。T是老师,C是孩子。或T2Children+C2Children。 一种语言要想更多的人使用,要3个条件,人数,经济发达和便捷的传递媒介。 足够多的人群能形成规模效应,如同品类越多的超市,去的人越多。英语的规模效应来自英国的世界殖民。澳洲和北美,他们经济都发达,吸引别国人去学习和合作,因为要在那里长期生活和交流,必须会英语。 语言要表现为信息才有意义。信息是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几个人说着互相听不懂的话,那不是信息。 信息传递媒介,民用的经历了3种,空气,竹简纸张,电子。 每一次变革,从经济学角度是推动经济发展,领土扩张。 语言教育学的角度,是加速使用人数的增多。秦始皇的“书同文”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人数的加速。 木板印刷和活字印刷虽然加速传递了信息,但那是单向的,没有加速个人互相使用语言的人数。 电子工具是最大的一次加速,又可分为电报电话互联网。 电报太贵,人们都惜字如金。电话不能实现“高频使用”。特别是长途,没多少人有钱用长途电话来练方言和外语。这是20年前我们“哑巴英语”的原因。 互联网时代,最初是手机短信,“逼”的一部分人学习拼音和写字。比如我以前一个同事,他要发短信谈恋爱,不会拼音,就把内容写下来让我注音。 后来流行QQ,主要发文字,只能在电脑上用。虽然带的不方便,还是吸引人们一直坐着打字,是为了闲聊。虽然要学拼音,有点累,但是和生活更有意思相比,那不叫累。 这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全民学习拼音和写字,是自觉的,没人强迫督促。 因为请人帮忙打字就泄露隐私了。 第二次全民学汉字的人数更多,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一有空就可以发信息,还不光是在QQ微信。聊天的平台越多,同时在线人数越多,等待时间越短。 虽然也可以找外国人聊,但是学外语比学汉语拼音要难多了。以闲聊为主而打字的,只要有人聊就行了,所以学外语的动力不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