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求生存婚姻模式

2020-01-09 18:30:28 松果小编
      可能很多人听过萨提来模式,但是何为萨提亚?这种模式在现代家庭中到底是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而我们又如何用这种模式来经营一个家庭?这在今天可能我不会一一道来,那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最普遍的现象,也是能够覆盖80%以上家庭现状。       不要好奇,就是萨提亚求生存的五种模式:讨好型、指责型、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       相信说到这里,很多人就开始对号入座了,这五种模式是非常好理解的,按字面意思就可以,那就这五种模式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解剖,希望能够让大家对这几种模式可以更深入的理解。 讨好型:       在所接待的来访者当中,有非常多案例:为什么我如此祈求他(她)还是不肯原谅我?为什么我一切都顺着他(她),可还是不满意?为什么我想让他(她)选择自己喜欢的,还是对我不耐烦呢?等等。类似的案例非常多,那我现在想问一下大家,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在考虑对方感受,为什么还受到了如此的待遇?相信看到这里有很多的人也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讨好对方有错吗?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讨好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过度的讨好就失去了自我,也就是说在这种时候,你自身的价值或者说你吸引他人的能力被削弱了,甚至已经降到了冰点,任何人对于没有吸引力的人或物都是很容易失去兴趣的,这样我们应该很容易理解的,对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接受和面对现实,那种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我们可以去憧憬,但是不要过度去依赖。 这样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讨好型人的内心: 1、    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降低。 2、    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你高兴”,“我是为你好”等之类的话。 3、    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心里已经要炸了,我家那个人就是什么什么都说是我的错。很多时候他(她)错了还不让我说,说他就各种不高兴等等。       在这里我不想做过多的解释,如果你真的想要答案,我只想告诉你一个方法,下一次在自己生气发火指责别人的时候,用手机录下来,当你冷静下来时自己看一下,是否能够接受那时的自己?如果你自己都无法接受的话,那又如何让别人接受呢?这个方法可以适应于任何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看一下自己对子女的耐心在哪呢?虽然我不完全接受说教式教育,可是我也很难接受无故发火的父母伤害自己的子女,那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而伤害的对象一般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伴侣、子女、父母。       在很多时候我们想指责他人,希望先让自己冷静一下,想一下能够尽量可以让对方能够接受的说词,而不是恶意中伤,进行一种语言伤害。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可是能够改变自己,当你自己发生改变的时候,你的情绪是可以影响你身边人的,无形中在改变对方也会为你考虑。       现在来看一下,指责型人的内心: 1、    忽略他人,习惯性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 2、    “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等习惯挂在嘴上; 3、    究其内心经历,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理智型:       这一类型理工男相对较多,就是在我们所认为应该有情绪爆发的时候,他们还一本正经的很冷静的讲道理,而且不考虑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是否能够接受,只在意这件事的本质是否合理,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唱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是当一个不会说粤语的人在唱粤语歌时,发音是肯定不标准的,那对方可能就说,你既然不会说粤语,那就别唱粤语歌,或者学会了再唱,干嘛唱的这么随心所欲?而且还是一脸认真的和你讲。那我想问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不需要告诉我,你自己想一下就可以。       殊不知家庭婚姻的维持是感情与责任的纽带,缺少了感性,家庭的温度就会降低,让人感觉冷冷清清,毫无生气可言,很容易产生一种疲惫感,而这种疲惫主要来自于心灵。       那理智型人的内心是如何呢? 1、    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是否合理、正确,逃避与个人和情绪相关的话题。 2、    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客观”。 3、    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合理化。实际上内心非常敏感,而且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       我相信看到这里有人会发出一种会心的微笑,其实这类型的人还是蛮多的,我们在很认真的讲一个事情,满心期待的等对方的回答,结果突然TA把话题转移了,或者说根本没有听懂你说的重点,这时候你期待的眼神就开始慢慢发生变化,无耐吗?叹息吗?而对方还一脸懵,不明白你为什么情绪就变的如此低落。       其实这类人分为几种,一种是很想表现自己,所以在有了想法之后就急于发言,可是根本就不是重点;还有一种是内心有顾虑,不想面对这个话题,所以选择转移到其它方面;当然了,还有一种就是也不是想表现,也没有任何顾虑,但就是听不到重点。像最后这一种的话,那就是认知和经历的区别了,当然说的更通俗一些,就是能力的差别。       那打岔型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1、    永远抓不住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文不对题。 2、    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而且还常被误解。  一致型:       这个一致型并不是说心口如一,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意思,而且现实与理论的一致,无论与周边的环境或者人物都是可以互相配合与搭配的。       像很多我们所说的能够把家庭和事业平衡的人,或者简单说情商很高的人,也可以评定为一致型人,无论是亲人的相处还是同事朋友,都会感觉很舒服,轻松。       那我们直接来看一下这类人的特点: 1、    达到自我、他们与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2、    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心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 3、   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