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人,一定要珍惜
2019-11-27 08:16:05
松果小编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倦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厌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徐志摩
昨天,一个相识了二十三年的哥们辞世了,我的心颇有些难过,感叹世事无常,感慨生命脆弱。没有别的纪念方式,写一篇短文,聊以寄托哀思吧。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缘起的世界里,茫茫人海中,每两个人的相遇都是非常难得的缘分。而在这纷杂的缘分中,有两种人际关系是最值得珍惜的,一是亲人,一是故交。
《礼记*檀弓下》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孔子有一个从小的朋友叫原壤,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他为母亲入殓。原壤却爬上棺木说:“很久了!我没有唱歌了。”然后就唱道:“狸猫的头上的花纹色彩斑斓,拿着你的手真是柔软。”孔子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过去了,随从的人问孔子:“你不可以和他断绝交往吗?”夫子说:“我听说,是亲人关系的不要丧失亲人关系,是老朋友的不要丧失朋友关系。”
众所周知,孔子是最推崇礼仪的,然而,即使面对老朋友原壤的如此无礼,孔子仍然固守自己待人的底限:“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那么,圣人为什么要如此强调亲人与故交的关系呢?我想,大抵有以下几种原因吧:第一,亲人与故交是人生最坚实的依靠。从心理科学的角度讲,人生有五个层次的需求,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当生存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爱与归属便成了最重要的需求,而亲人和故交无疑满足了人们这样的需要。再有,世事无常,谁都难免有马高蹬短的时候,当你面临绝境无法自救之时,一定也是亲人和故交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你抛开亲亲故故去向他人求助,你一定是对世态的炎凉估计不足了。第二,亲人是我们所有爱敬之心的发出点。孔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不爱不敬,而对他人爱敬有加,他一定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第三,故交是我们重返过去的时光隧道。我们现在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可能与过去的心理经历有关,而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修复和治愈从前的心理缺陷,老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切。
以凡夫之心,测圣者之意,我想到的这几点,你认同吗?不过,圣人洞察天道的玄机,岂是我辈三言两语就能概括得了的?其中奥妙,只有亲身经历的有心人,才会略有体验。
其实,谁不想与所有的亲人相濡以沫,与自己的发小成为知音天长地久呢?可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只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了。为什么会这样?一是人与人之间太熟悉之后,就缺少了应有的恭敬心,忘了长幼尊卑,失去了应有的距离感,说话做事太过随意,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小人习性占了上风。“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如果亲人之间多一些尊重和包容,人间会减少多少骨肉分离的悲剧;二是以自己的想法要求对方。“我是怎样对待你的,你就必须怎样对待我”,而不是“我希望你怎样对待我,我就用怎样的方式对待你”。“你应该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对我”,为对方设定义务,是自我挖掘人际关系的陷阱,最终将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三是忙于向外驰求,忽略了维护亲人与故交的关系。诚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同时,“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在我们向外拼搏的时候,一定也不要忘记了亲人和故交,否则,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不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无论你与他们曾经怎样疏远,当你“有难”的时候,他们——你的亲人和故交,也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因为你也会一样对待他们!记住:“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
谨以此文纪念我永别的朋友。
祈愿逝者安息!
祈愿生者和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