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父母是专业差评师?

2019-08-30 15:00:41 松果小编
帅帅小朋友进班的时候我是有些担忧的,脑子里还遗留着前一天妈妈电话里说的那些话:“早前在一个托班被老师吼过,还拽着衣领送出了教室,现在帅帅不太在教室里面呆着了,也几乎不跟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时候对他没有太大要求,在教室里面能坐着就可以了”。乍听,心里想着孩子的行为习惯估计有点儿弱这一周只能辛苦老师了。 第二天见了孩子,俨然一个小天使的样子眼睛大大圆圆的,白白净净只是看不出来这个孩子的敏感跟自我认同的偏差,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个小小灵魂的内心承载着这么多压抑...刚进班两天的时候跟我想的相差无几帅帅几乎不参与课堂活动不理会老师的指令无视课堂界限,我想起来《儿童行为背后目的错误表》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寻求报复、自暴自弃;他属于哪一种呢?直到我一天去教室听课看到帅帅在被小朋友说不收拾玩具不听话,他马上拿脚拼命踩地上的玩具,还动手打了说他的小朋友似乎明白了一点,他是听不了那些说他不好的话,而他表达感受跟情绪的方式是自暴自弃跟报复的,也许只是今天他状态不好也许只是他不开心反抗是孩子的本能,我一直在替他想种种原因,可他当时那个状态一直在我心里磨灭不掉。 再见这个孩子的妈妈是第三天托班的时候,职业的的本能告诉我这个妈妈处于一个超级大的压迫环境中,对话中眼神闪烁不定,甚至达到了低迷浑浊的状态,姿势是双手紧抱两臂,双腿向内侧,脸上似是好久都没见过笑容了;她开口的时候似乎就要哭出来,告诉我本来是外婆来接的,但是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才会这么晚,我安慰她坐下来,告诉她帅帅当天的状态,此时妈妈接到了老公电话出门接电话了,帅帅看不到妈妈问我去哪儿了,我如实告诉他,他却问了我一个很震撼的问题;“妈妈是不是跟爸爸说他坏话去了,说他是坏蛋”? 我无法想象一个四岁的孩子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对妈妈行为的解读是对自己的诋毁跟攻击,我希望是孩子开玩笑而不是真正的事实。当我以玩笑的形式跟妈妈说起的时候,她情绪瞬间崩塌.... 听她讲爸爸在北京工作现在家里两个小朋友都是由外公外婆带教的,饮食跟生活上是没有什么纰漏,有时候说孩子会有一些难听,孩子不小心打坏了东西会说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太笨了,家里吃饭慢了会马上给孩子回应太没用了什么都做不好,在家里玩玩具也总是数落孩子不对就是个没用的孩子....初期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后面孩子进了幼儿园问题来了,孩子在教室多动不遵守课堂规则一听到否定的语言就会有攻击性行为,小班被一个知名私立幼儿园劝退,中班转到公办幼儿园,我不禁为这个孩子担忧,公办的环境是学员是适应学校的,且老师相对都是规则性比较强的,这个孩子背后的意图能被老师读懂吗,会知道他只是在寻求认同跟关注吗,妈妈边说边不停流眼泪,我觉着她的爆发既是为孩子也是为自己吧,她这么多年再这样一个冷暴力的家庭里长大,她还好吗?她会不会继承父母的秉性对孩子也是如此,想起冷暴力这本书里曾对家庭的冷暴力进行过描述: 施虐的父母并不会真的动手杀死孩子,只是会不断贬低他的人格,直到孩子变得一文不值,宛如不存在。父母借此虚伪的维持自我的形象,孩子却丧失关于自我价值的意识。当暴虐发生在家庭里,造成个人绝望,虐待便达到目的:让人感觉绝望,仿佛行尸走肉。这类家庭必会发生一个共同点:无痕迹,不流血,没有尸首,失去灵魂的孩子仍然活着,一切如常。 曾在地铁,路边,学校,商场很多地方都碰见过这样的父母,你不听话我就把你丢掉,你太笨了这个都学不会,你在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这个题都不会跟猪一样,你可以去死了,我真是不想要你了...这样的话我曾听过很多遍很多次,国际儿童权利公约认为,1.言语暴力 。2.虐待与贬损的行为方式。 3.拒绝给予爱与亲情。 4.不符合年龄的过度或不相称的要求。 5.相互矛盾或不可能做到的管教指令。皆是损害儿童心理健康的行为。放眼望去多少家庭使用这种破坏儿童意志的方式,以便将他们塑造为驯服,听话的人。儿童面对“成人压倒性的力量和权威,没有开口的余地,甚至被剥夺了知觉”,他们是无力反抗的。 放在帅帅身上他何尝不是受虐者呢,他所有的行为都外显化,可惜看到的人只是看到他的行为。《为孩子立界限》这本书说过:”当你看见孩子的行为,你看不见他,当你看见孩子行为背后感受跟想法你开始看到他,当你 看到他内心的渴望,你开始跟他在一起。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更多的教养方式更多的是继承父母的秉性,在绝大多数家庭里面这个都是成立的。除了与生俱来的秉性,童年经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价值感,这些东西被看做性格一部分。在《给内心的小孩这个家》这本书里就说过这样一个例子:“麦克和萨丽是一对夫妇,如果萨丽忘记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对麦克来说又比较重要,那么麦克更容易生气,一次萨丽忘记买麦克需要的香肠,麦克因此暴跳如雷。萨丽大吃一惊,对他来说只是忘了一根香肠,但是对于麦克来讲世界崩塌了。 麦克并没有意识到,在萨丽忘记给他买香肠的时候,他没有收到足够的尊敬和重视。他并不知道,发发怒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萨丽被遗忘的香肠,而是过去曾经受到的伤害,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母亲么有重视它,总不能满足他的愿望,萨丽的行为触及到了隐痛,他对萨丽的愤怒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对母亲的愤怒,然后由于他并没有意识到对他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几乎没办法改变他的感受和行为。 特别在中式家庭里我们崇尚尊师重道,家长的话不可反抗,更多家长信奉我说你不好是为了让你成材,我说你不好是为了你好,我说你不好是因为你是我家孩子.....各种毒式教条让孩子自我认同严重偏差,还有多少像帅帅这样的孩子我无法统计,但这种毒式教条已经传入千家万户是在真的。 当我们的父母成为了专业 差评师,每天每天对我们的言语,表情,行为360度无死角进行扫描并且评价的时候我们真的感觉更好吗? 所罗门的寓言里有一则是说:”有一颗树被刀砍伐不断,最后当地的人每天每个人都用各种难听的话去诋毁这颗树,最后这棵树枯死了。树都尚且还要皮,更何况人呢?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