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付出有错吗?
2019-08-29 10:19:31
松果小编
来访者:女,26岁,本科学历,某外企白领
主诉:我和男友是大学开始恋爱的,大四那年我们同居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大学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人也很上劲,做什么事都做的很好。大学毕业后,我们各自找到了工作,本以为会这样幸福的生活下去。可是,自从他第一份工作干了一年就辞职之后,他干每一份工作都不会超过一年。我问他为什么不能安于一份工作,他总是说,要么那个工作不适合他,他做起来不开心,要么就是说公司里的同事与他不和,他在那里很压抑。我感觉他也挺痛苦的,我知道他其实心气是挺高的,也希望能够找一份好的工作让我生活好一些,就没有再说他什么。我也常常鼓励他振作起来,说他很优秀,一定会有自己合适的位置等等。开始的时候,对我的鼓励他还是挺喜欢听的,而且也积极地去找工作。可是渐渐地他就不怎么听了,后来甚至有了厌烦的情绪,也不再肯去找工作了,只是每天在家上网,或者出去诳街。之后我们的生活经济来源几乎就是我一个人工作支撑着。偶尔,他也会拿回一些钱,但是都很少。
我家里人知道他的情况后,开始非常激烈的反对我和他在一起,甚至恶毒地骂他是吃软饭的。为此,我和家里人吵了起来,很久没回家了,也不和父母联系,他们也不跟我说话了。我不是没想过离开他,重新开始,可是我觉得,要是我都离开了他,那他真的就一无所有了。在大学时,他的成绩是很优秀的,我相信他有一天一定会好起来,为此,我愿意等待。我觉得,爱一个人就是付出,我不是一个功利的女孩子。我会常常用李安和他妻子的事情鼓励自己,相信自己的支持也会等到他如李安那样成功的一天。但是,几年来我也感觉身心俱疲,有时候觉得自己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我真的害怕,自己有一天自己会彻底的灰心,只希望他能早日振作起来。身边的人都劝我离开他,有时候我也会怀疑,我为爱付出错了吗?
咨询师分析:通过来访者的自述,我们可以发现,来访者走入了一个多么偏狭的认知里。她认为,爱情就是付出,却忘记了,爱是要由两个人来共同承担的。这种承担,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也包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在一份健康的爱情中,个人的独立是前提,并不存在绝对的依赖。而来访者的情况显然不是,在这个案例中,来访者的男友经济上和情感上都对来访者过度依赖,而来访者其实对其男友也是有依赖的,她对男友的依赖是精神上的。
有互相依赖的女性具有很强的母性特征,这样的母性特征会使她们面对男友时,像一个母亲一样包容宠溺,从而忽视了男友的缺点和不足。试问,有多少父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呢?又有哪位父母会因为自己孩子的缺点而抛弃孩子呢?本案例中的来访者就是这样的情况,当她的母性被男友唤醒,事实上,她已经不是以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心态在面对男友,而是以一个母亲和女友的双重身份在面对。她自己并不清楚这一点,在生活中,她无意识的在这两种身份中互相转换,既因渴望成熟男人的关怀却得不到而感到痛苦,又因母性得到释放而满足。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心理,是因其年少时对爱情充满了热切的渴望,对文学中描述的那种唯美爱情充满向往,从而导致在进入爱情后,潜意识里总是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理想爱情中的主角,无形中将爱情美化的结果。她们在少年时建立了一个唯美爱情观,认为爱就是付出,是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彼此不可缺少,真心等待和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等等。直到长大后,在自己的爱情中依然坚守着这样的惯性思维。
来访者首先需要明白,任何一个心智成熟了的人,都是具有独立能力的,并不需要依赖谁生活。爱情是精神的产物没有错,但,首先它是来自于现实的,是需要具体的行为作为支撑的,有了这样的基础,两个独立的人才能因彼此爱慕而发展出一份稳定的爱情。若是一个人根本就放弃自己的人生,自暴自弃,连基本的独立能力都没有,即使他四肢健全,也不过是一个精神上的残废。爱情不是谁是谁的救世主,而是感性和理性糅杂的一种情感付出方式,对于自甘堕落的人,谁也无力去拯救他,因为他自己放弃了自己,谁会相信,这样的人是具有爱的能力的人呢?
来访者在这段感情中,也曾以自己的方式激励过男友,希望他振作起来。显然,她的激励并没有产生如期的效果。相反,对方反而更加不堪。这是因为,对方感觉到了一种母亲般的关怀和宠溺,从而更加放纵自己内心的惰性,更加无视女方的付出,一如一个任性的儿子面对母亲。
爱是付出没有错,但是,这种付出不是没有原则的。即使是母亲对于孩子的付出,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则的,否则,只会宠惯出一个一无是处的儿子。爱情,只有站立在相互尊重,彼此具有独立能力的基础上,才会拥有走向远方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