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雪课堂2:心理矫正实例
2020-03-19 14:25:34
松果小编
六年前我矫正过一例7岁儿童注意障碍的病例。前后断断续续有半年时间。
【客方描述】:孩子上一年级下半年,因为老师反应孩子多动不能静下来,从不听从老师的指令,所以被劝转学至新学校,而新学校也同样反应多动问题,后支医院,医生判定是多动症。数月不见改变,后上门来心理求助。
【询问与观察】:母亲比较焦躁,爱急,遇孩子有错,,抄起什么用什么打,基本上是没头没脑狠狠的一下子。孩子不听从指令,爱自己玩,喜欢手掌型单一小玩具,极少正面与人发生眼神交会,偏瘦,笑点低,常会发出一些讨好式的低笑点笑声。性格比较拧,但不爱发脾气,但发脾气时很拧。胆子比较大,也很聪明。观察发现:即使在平静状态并不断强化指令的情况下,身体某一微小部位也喜欢动:比如小脚指。
【初步判定】:1,认定多动症欠妥,只是比别人好动而已,可以通过行阳性强化矫正。这一点明示给家长,即是定性同时也有安抚家之意;所以用了春秋说法。
2,男孩子,刚上学还没有建立“学生”心理角色人格 。一般1-3年都性正常。
3,专注力很差,确切地说,是比较普遍性的注意障碍 。
4,成因基本排除生理性和生育原因,应该与母亲管理孩子方式的有关,但不是主因,主因待查;另:长时间缺乏在乎人的正向激励。
应该肯定地讲: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家长特别是主陪护人的影响。所以儿童矫正过程中,家长的改变与配合至关重要,所以笔者一直比较推崇美国心理学家萨其亚的家庭心理矫治理论。
在整个矫正过程中,关于孩子好动,不专注的最大成因一直是我们努力关注的课题之一。依一般推理,我倾向于恐惧或者说应激恐惧的成因法,但我们始终没能找到。
一段时间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矫正技术手段,甚至给这么小的孩子施行过催眠及催眠过程中的潜意识指令植入(植入: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是可以玩的)。表面的效果还算理想,但之后则发生了有意思的现象:母亲反应,孩子比较愿意来矫正中心,且在中心表现真实不错。但久了就出现回家回学校则强差人意的情况。不过家长还是比较乐观满意的。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剪雪发现端倪:一次孩子妈妈在家打电话问:老师,最近我儿子,放学可以主动做作业了,但奇怪的是,他经常都会重复一句:妈妈,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是可以玩的。
我把催眠植入指令的事的告诉了母亲。
然而在电话中我突然发现那边很嘈杂并听到他儿子喊她的声音。我随意问:你家是开什么店的,做几年了?
之后我仔细了解到:他家开小宾馆六,六 七年了,儿子一直在大堂玩耍长大,上学也是在大堂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做作业。
【深度分析】孩子在婴儿后期,也就是意志人格形成期开始,就在一种不安与不环闭的环境内生活,这样一种类于亚安全的环境,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的亚恐惧状态。包括孩子那种对周边熟视无睹,从来不正视老师家长目光的情况。同时在矫正期间,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在常态下肌肉的持续微紧张状态。至此谜底揭开。
当然,之后家居环境改善,放松训练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