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意识的匮乏是心理问题的源头

2020-03-16 07:34:22 松果小编
作者:刘来龙 爱和意识的不同表现形式               人类的”爱”有两种,一种爱叫高级的爱;还有一种叫低级的爱。高级的爱的支撑,靠的是个体对整个自然界所有客观事物的总体认知能力的强弱程度而决定。不容易因环境的突变、自我承受的磨难加强而消失,它是较广泛的一种,它是由个体认知衍生出来的一种意念驱动下的与灵魂发生纠缠后,才滋生出来的信仰!尤其是对社会里其他生命个体的最基本尊重诞生出来的自我意识的坚持。更是生命价值本身之外的特殊表现形式;甚至会至死不渝、或超越生命存在价值的本身而升华,最终会与生命融合成为永恒!         而低级的爱,则靠的是个体生命”条件反射”的本身衍生出来的一种躯体方面的快感的普通表现形式——感觉,这种”爱”会随环境变化或者欲望强度的高低、尤其是个体认知能力的升华而淡化或者膨胀的表现形式,而自我淡化或彻底消失,再或者有可能会随认知能力提高逐渐发生升华的可能性。         对已经拥有高级”爱”的成分的人类个体来说,生命的最好境界,是由生命存在价值之外的意识所决定。它与个体的认知能力的广度和维度的高低有关!认知能力的提升会促成个体意识的升华,意识不仅是灵魂构成的脊柱,还是人类个体生命价值之外的特殊表现形式;意识更是人类生命个体对整个自然界(宇宙)、生命个体自身、以及生存环境整体现状(社会)总体认知后,概括性综合思维的认知维度,层次反应的具体可视角度与深度的显示器。更是整个人类生命个体的特殊表现形式。         人类生命个体,一旦达到较高认知维度层次的个体人,就是极少数拥有了特殊认知能力的人类生命个体,在真正心静状态下(或利用一种的特殊”意识”表现形式——第六感”既直觉”与意识的结合,(直觉本身原本是所有人都有,但绝大多数人会因为认知能力的狭窄或自我贪欲引起的无度式的认知受限,最终会因无法平衡的欲望和无度的贪婪程度,而终将被遮盖、埋没或彻底消失。         相反,当处于第三维度的他(她)们最终也会有一部分人,终因自己对现实里的无度的欲望、尤其是对金钱欲、权力欲、自我表现(表演欲)、财富欲、异性性伴侣拥有数量欲等,鉴于他(她)们追求方面的无度,而产生作为人类个体原本该有的、最基本认知维度的下降,徒增出更多的个体无法面对,而选择逃避模式让问题越积越多,直到无法承受而产生精神崩溃的可能。也有些个体会因此而产生:”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双趋式冲突;或者既想着这个,又害怕那个的趋避式冲突;甚至既想拥有最大权力与财富,却又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和该尽的义务等的双重趋避式冲突等。         个体一旦因此出现认知障碍,这一功能就会无法被有效利用,而最终会被自我淡化,以至于意识薄弱而最终消失。但是总有极个别人的人类个体会因为较强的意识衍生出来的超强意念有能力透过自我意识——既第四维度;感知到别人无法感知到的第三维度(既现实)里未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因为人类个体本身是同时具有生存在第三维度(既现实)和第四维度(既意识)融合的能力。唯一遗憾的是:处于第四维度的人类个体虽能看到第三维度里将要发生的事件(包括好的或坏的事件)。却无法阻止那些因个体对欲望的贪婪无度者(没有能力看到)带来的恶果。其原因是他(她)却怎么也没有能力看到第四维度里能看到的一切。所以,他(她)们总是自以为是的逆环境和常识而一意孤行,给自己和群体造成无法避免的灾难和痛苦!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