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2020-03-12 11:05:38
松果小编
生活在“以人为本”“消费者至上”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的确确在享受着许多便利。
不想做饭?叫外卖吧。不想工作?打开抖音、娱乐节目或者是看电影。发现自己长胖了?去健身房走一圈。感到孤独?打开微信,聊聊天吧。
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想要的立马就能满足。我们却总是觉得生活好像少了点什么,想要抓住的生活怎么拼命都抓不住,甚至无从下手。甚至现在心理咨询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在连烦心也可以被服务的情况下。
叫外卖,外卖员会匆匆离去;看的抖音都有同款,电影、电视节目似乎都是如出一辙;在健身房,想与帅哥聊天,帅哥转脸就问,“美女,办卡吗?”打开微信,在聊了一圈“在哪里”“吃什么”“怎么样”之后陷入尴尬的空白,在现实生活还是一个人去吃吃饭。
在这个更加现代化的世界里,我们确实生活得更好了,又确实生活得更糟了。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可能就是自己的问题吧,乐观一点,往好处看!从来没有人敢质疑过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
生活在两百年前的马克思敢!在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智慧之后,马克思及其后继者用其天才的头脑、批判的精神构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当时的太平盛世作出了诊断书,也同时敲响了警钟;由此我们可以借助其一窥在这个阳光普照下略显阴暗的世界的本质—被资本掌控的世界。
以前疑惑不解的事都有了答案—外卖员的匆匆离去是为了迎接下一单;抖音、节目、电影往往在一种类型获得市场欢迎后,大力生产相同类型,以获得资本的涌入:蜘蛛侠、“囧”系列电影、跳水类节目、相亲类节目……无一不是在资本的支持下大行其道;微信交友、心理咨询……它们都有相同的主题:迎合消费者,无论是懒惰,追求快乐、感官刺激,还是逃避孤独;只要能够满足资本的追求,哪管你长远的利益?
当别人伸出一只手,我们会感觉温暖;当别人伸出的手带有某种目的,本质上并不从你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时,我们还是会感觉温暖,但隐隐也会觉得不对劲。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更喜欢教育。教育在你不情愿、不甘心、不想要的时候把你从床上惊醒,让你去上课、学习,充实自己;这些并不能带来暂时的愉悦,却在寻找人生意义、自我实现的路上为你助力。看似冷酷无情的指令,实际是最含情脉脉的告白—我相信,你可以!
我们不仅能从日常生活中理解马克思眼中被资本统治的日常生活,还能一窥当今看似平等的劳资关系。
表面上,资本家提供给工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本质上,这种资源的获得以工人的劳动能力为前提,以工人的劳动成果为代价。 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无偿地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伸给工人的、提供帮助的手,并非那样名副其实。
我想,马克思无意谴责哪个或哪些资本家;这里的资本家,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抽象化、脸谱化的资本家,是一种无穷尽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格。
也许有人会想,为什么会无穷尽呢?不累吗?不该歇一歇吗?这真是资本家之为资本家的悲哀之处。也许刚开始的目标只是养家糊口,在对利益的追求中,欲望却逐渐膨胀,越来越背离本心,丧失掉平常心和享受生活的能力。人创造了资本,却在对资本的追求中迷失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到底是掌控者还是被支配者?
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如同空中楼阁一般,仅仅从逻辑的层面自洽,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惊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现实生活中走来,从街头巷尾走来,充满着生活气息,更富有指导意义。
虽然被资本支配的世界着实不尽如人意,但这也是我们从衣不蔽体的原始社会、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进化的结果;它是人类社会的持续努力的结晶,也注定是下一个美好社会形式的开始。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因在于,它并不是幻想了一个完美神圣、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而是构建了一个从现实世界中来、又高于现实世界的新世界—共产主义社会;它是进化的产物,是发展的蓝图,是可以实现的明天!
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它不是一本供人仰止的书籍,而是一本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增添的草稿;它不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华丽理论,而是一种只有在革命的实践中才能大放光芒的指引;它不是一本停留在旧时代的历史书,而是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的革命凯歌。而革命或改革过程,注定要由新时代的人们—永远对新生活有着向往和追求的人们—合力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