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小问题: 1.有没有发烧咳嗽等情况? 2.有没有接触过来自武汉的人员或者新冠患者? 当我们确实没有接触过的话,那你就属于健康焦虑。 这个时候老师建议你打开,打开支付,下面有个医疗,找到发热自查,里面有专业的新冠专家根据你的真实情况时时给你定性,而且全部免费,这样就能打消顾虑,有助于心理健康以及睡眠 健康焦虑,指的是虽然实际上自己并没有生病,但是却不断地担心、怀疑甚至坚信自己生病了的一种心理状态。 1)过分担心身体健康问题,将一些正常的生理反应当做疾病征兆,比如连续咳嗽就反复测量体温,一直使用酒精和消毒水擦拭,坐立不安、辗转反侧; 2)反复刷手机查看因有咳嗽症状的确诊案例,核对自己的症状并对号入座; 3)担心自己传染家人; 4)想要或者已经去医院就医来排查自己是否感染新型肺炎,非大医院、专家号不看,甚至会不相信医生给出的“无病”诊断,反复找别的医生看,直到“确诊”为止…… 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这个担心在当下的环境中,本身就有一定几率成为现实。平日里我们并不会过度关注自己偶尔的咳嗽症状,但当咳嗽成为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并且咳嗽有可能造成飞沫传染时,我们就不自觉地关注这个小小的动作了。 自动化思维:“咳嗽”=“感染”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人们对待一件事情的看法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情绪会促使人们做出某种行为,而行为会进一步加工人对待事情的看法。反之亦然,这三个环节是相互影响、进而形成一个稳固的循环。 在健康焦虑状态中,由于我们不断地接受到过载的信息,大脑不自觉地将“咳嗽”等同于“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这种没有经过大脑思考而产生的想法被称作“自动化思维”。 自动化的思维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与此同时,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又会反过来强化这种思维,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自动化的思维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的成长历程和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所产生的自动思维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开始因为咳嗽担心自己是否患有肺炎时,问问看自己: 我以前咳嗽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得肺炎了吗? 有没有可能是感冒了?或者上呼吸道感染? 我是不是太紧张了,格外关注自己咳嗽? 我今天是不是花太多时间在关注肺炎? 我周围的人都和我一样紧张吗?那些不那么紧张的人,他们会怎么想? 我在外出的时候有摘掉口罩很近距离地接触过陌生人吗?) …… 当你问完自己这些问题后,可能会对同样的思维多出一些答案: 以前咳嗽就咳嗽了,可能是天气太干燥、可能是水喝少了。 最近冬天室内外温差大,我可能是着凉了。 我以前咳嗽压根不怎么上心,不连续咳得很厉害基本不会当回事。 我最近每天7、8个小时都在刷疫情相关的新闻和文章、我平时不会持续关注一件事情那么久的。 今天也有看到人戴着口罩上街,好像大家也没有那么紧张。 …… 通过外在的行为调整认知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直接改变行为来缓解健康焦虑症状。比如: 1)做一些和疫情无关的无聊又打发时间之事:把你买来没看过的书拆封,选一些喜欢的章节看一看;写写日记,看看剧,把你们家储备的粮食按颜色和形状大小排列一下,把吃剩的葱头泡在水里养着,把你中午吃的挂面用筷子编成毛衣…… 2)计划下一次旅行:疫情结束后,给自己安排一次出游,以前没去过的地方可以去网上找资料、规划一下路线。 3)深呼吸或者正念,做一些冥想来舒缓自己紧张的神经(如:高强度工作者即时减压:十分钟零基础正念放松录音)。 4)参加一些线上的互动游戏:可以约上朋友玩线上的游戏,没有朋友的就和网友一起玩,顺便交几个网友。 5)注意饮食:饿了就吃,饱了就停下,不刻意节食,也别一股脑儿地往嘴里不停塞东西。 6)保证睡眠:平躺给国家做贡献的机会不多,且睡且珍惜啊朋友们。
疫情期间,我们常常焦虑害怕怎么办?
2020-03-12 02:54:54
松果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