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的道理如此“正确”,为何听着很不爽。
2020-03-11 11:17:49
松果小编
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的个人世界中,有太多太多的“正确”的道理和教条了。
例如,你三十了应该结婚了。
你应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你要坚强。你要加油。你要努力。
为什么别人这么优秀,你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
九点了,你为什么还赖着床不起来。
这些话想必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可以说我们从来不会怀疑它是不是有问题。因为它太正确了。因为他太“励志了”
为什么这么多正确的话你听着却不舒服呢?可能你曾经听着一直不舒服,但却从来没有怀疑。
1
活在“正确”的道理教条中没有“生命力”
人从出生就有各种需求,每个人成长环境和个体的不同每个人都需求也不同。小时候我们快乐的需求是吃喝玩。父母总是说你不能贪吃,你要和别人分享,你要大度。
幼年时期这些话抑制了我们的需求,我们好像自己的生命力被打断了。内心真实的需求是我渴望美食,但是父母说你不能贪吃。
仔细一看内在的逻辑就变成了,我渴望美食渴望食物的美好=贪吃=这个享受美食的不好的欲望。
长期的固化和“驯化”我们内心的潜在意志也认同了他们的话,并且无意识的执行着,虽然长大了,我们有能力购买自己的喜欢的时候,享受可口的美味。但是曾经的抑制“链条”却像魔咒一样围绕着你的脑海。在购买美食喜好的物品时,你内心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
“我不能贪吃”
“我要有节约的良好品质”
“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吃的?还那么贵,这些无良的商家”
这些话语在脑子里打转,他们多么的“正确”。但是你的需求没有了,需求被这些“正确”的道理无情的“阉割”。
道理这么正确为什么心情会不爽或是不舒服呢?
2
身体在感知情绪方面比头脑来的直接和正确。
曾经的“正确”道理形成在脑子里。而身体却不认同,两者针锋相对,矛盾的能量就形成了你不爽的心情。
身体对于需求是真实真切的。而“道理”更像人们的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我的朋友小鹏就遇到这种状态,最近他一直萎靡闷闷不乐。
小鹏自己想学音乐,做健身教练,但是他的父母每天跟他说,“你该结婚了,当什么健身教练?这是社会闲杂人等,你就不能学习学习下别人,结婚当老师。”
每天都念道让他无力。看着像泄了气的气球,脱了水的蔬菜,没有生命力。
他也曾经一度的辩驳反对。但是这些“道理”太正确了,他好像找不到反驳的话语,每次都在父母面前败下阵来。
当我们的生命力不被发现,好像自己的生命也毫无意义。
3
如何发现开拓自己的生命力呢?
首先我们得识别这么话语,识别“道理”正确,更要正式自己的你内心。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次我们要力所能及的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些别人任何不合理的需求,我们要正视它,当自己可以满足的时候就满足它,而不是在自己的头脑子打压它,
久而久之我们体会到自己需求被满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么新的体验就会流过我们的身体,脑子里面打压自己的声音也将慢慢淡化。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如果自己不能马上做到,可别又在脑子里责怪自己哦!
不然又陷入原来的循环之中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