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认知、活出自己”:讲讲拖延症
2020-03-05 13:10:01
松果小编
最近跟一些朋友在微信上聊天,大家不约而同的都会有相似的感觉:时间突然慢下来、拉长了。以前总觉得没有太多时间休息,总是很繁忙,但最近呢?时间慢下来后,却又开始不适应了。有些计划迫不得已不能施行也就罢了,但有些计划却是正好现在可以做,但又不想马上做的,于是,发觉自己得了拖延症……
今天,想先跟朋友们聊聊拖延症,它的相关概念以及如何应对、如何在当下让我们的心能安住的技巧。
一、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拆分一下:“拖延”和“症”。“拖延”主要有两种表现。
其一:比如工作上有一份报告需要一周内交付给领导,但前面几天不会动笔,一定要拖到最后的时间来加班处理;
其二:今天计划学习三章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做出思维导图。早上起床后,刚开始学习,突然想起可以边做瑜伽边听课。做瑜伽的时候,记起来锅里烧着水,赶紧去看水开了没有,然后想到狗粮没有了,顺便给狗子煮一些自制狗粮。狗粮还没煮好,想起有件事需要跟父母说一下,不然很快就忘了,又赶紧去拿手机。一圈忙下来,杂七杂八,时间耽搁了,三章的学习内容只完成了一章,而且思维导图还没来得及做。注意力分散,完成效果差。
“症”:既然是症状,说明对我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只是深浅度不一、时间的宽度问题。当然影响越大、时间线越长、自己长期无法处理好,症状就越严重。
大家看到这里也不用慌,一个是自己对照一下,另一个是问题来了,解决方法总是有的。我们需要抱有信心:一切问题都是纸老虎,总有能够解决的方法。
二、我们对待拖延症的心理
我们对待拖延,总是抱有内疚、指责。觉得自己毅力不够、自控力不强。最常骂自己的是:“怎么这么没用啊?”懊恼、自责,可惜解决不了问题。
三、导致拖延的原因有哪些?
1、内心住着一个苛刻的监工,拖延是为了缓解压力。
拖延,其实有时候并不是自己没有自制力,恰恰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苛求完美。就像住了一个苛刻的监工在心里,随时监督进度,导致压力上升。完不成,则不会被监工责骂,导致不断拖延下去。
比如现在这个非常时期,人人都待在家里,很多朋友今年的计划已经打乱了,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先将就当下的情况,做一些调整。有的朋友线下工作暂时不开展,可以选择在家先找书学习,进行自我提升。但新的计划如果定得过高,在目前本来就有压力的情况下,就会学习得有一搭、没一搭,断断续续不能连成体系。
所以,制定一个每日必须完成的最低的计划是目前可行的方法。记住,一定是最低的计划,然后先完成这个每日计划,再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分成番茄时来完成,比如25分钟休息一下,给予自己一些奖励。吃零食、和朋友微信聊天、看电视等作为奖励。保证每天都有所收获。无所事事其实是最难熬的!
2、内心充满焦虑,潜意识觉得完不成,所以干脆拖延。
还有一种是内心充满未知的焦虑和担心,刚开始就觉得自己完不成任务,所以迟迟不能开始,用拖延来逃避。面对这种情况,其实也有解决方法,就是审视理想化自我,平衡内心的焦虑。记住一句话:“快就是慢、慢也是快”。焦虑时,让自己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找到内心的平静,如果还不能,再继续深呼吸,让自己慢下来。
四、让心安住,我们可以这么考虑。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不管学习也好,还是调整认知也罢,都有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走三步,退两步,也已经是进步了。还是贵在点滴的改变,与其对未来充满了不安和忐忑,不如就将注意力放在当下,想一想怎么可以利用好现在的时间,做些真正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2、探索一种应对焦虑、缓解压力的方法,以适合自己的为主。
对于有些朋友来说,转移注意力是比较适合的,比如给亲戚朋友打电话、看搞笑视频、嗑瓜子。对于有些朋友来说,则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尝试观看一幅风景画,渐渐集中注意力,感受画里绿叶的质感、树干摩擦手掌的触感、风吹过耳畔的凉爽的感受、风声的大小、远处的人声……让自己沉静在独一无二的静心与内观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