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要求孩子,不如大人设立界限

2020-02-26 17:51:29 松果小编
一个人的界限越清晰,他的内在的自我就越巩固,内在力量就越大,他就越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懂得什么时候表达拒绝。 晚上睡觉的时候,俺孩突然对我说想让爸爸接他放学。我猜测着估计是想买东西了,不是玩具就是糖果。果不其然,爸爸中招了。爸爸回家后对我说,孩一定是想让他买东西了才让他接他。他说,他一接到孩子,孩子就不好意思地说想要吃糖果。最开始爸爸是拒绝的,接着,孩子就开始咧嘴想要哭。爸爸立马就妥协了,好,买。我听的很无奈啊。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需求就不是简单的饿了吃,渴了喝,他逐渐的形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爸爸妈妈以及周围人事物的了解,和他自己生长出来的能力,他会形成自己应付外界的方式和方法。我经常会掉进他给我挖的坑。比如,他想买玩具,他会说他可想喝某家粥铺的粥了,我带他去了,最后他会跑到隔壁的饰品店。接着,我才发现我上当了。 就我个人而言,从我和我孩子的互动中,我发现在面对孩子的需求的时候,我很少会去拒绝,即使拒绝,也是很委婉,或者找点别的理由。比如,买玩具。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了,可是他看见了还是会想要买。我会说,家里有了的玩具不买啊。最开始这话顶用。后来,他会挑家里没有的买。我也改变拒绝的理由,说你家里的玩具好多啊,你把家里的玩具玩完了我再给你买。他能坚持两三天,然后就又想要买。我也发现这个理由漏洞百出。其实找这些委婉的理由,我也是从内心里不想看到孩子哭闹,孩子的哭简直就是一把杀手锏,所向无敌。我的内心很纠结,我吵他不买吧,会压抑他;我放纵给他买吧,好像我家也不是这么有钱啊,可以要什么给什么。而且,一个是孩子会不珍惜自己到拥有的,再一个是孩子没有自我管控能力,没有一个合理的金钱观念。 后来,我仔细反思了自己,发现是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所以在面对孩子的需求的时候,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拒绝的。就像在成人的关系里面,我不会表达自己的拒绝,即使是自己受了委屈或者有点不情愿,也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而成全他人。所以面对孩子的时候,这种拒绝的能力依然是弱小的。于是乎,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我贴身喂养的孩子至今没有一个良好的作息规律;为什么我会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自己的时间,除了他在学校的时间是我自己的时间之外。 为了对孩子表达我的拒绝,我从设立自己界限开始。比如睡觉时间。我困了,我会说,妈妈的睡觉时间到了,妈妈要去睡觉了,你呢?当我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他居然说和我一起睡。不过他说他想在沙发上睡。我说我要去床上睡。他居然没有扭捏。一切都很顺利。第二天我就给他做了个睡前惯例。接着几天里,我们在时间上执行的特别好,至于惯例的内容通过孩子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但是刷牙、收玩具、睡前故事/聊天是必做的。 随着睡前惯例做起来,分离仪式的执行,以及我对他摊牌我的工资收入以及家庭各种支出,他居然也都能懂,我告诉他妈妈舍得为你花钱,为你花钱妈妈也很开心。但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买回来,当然了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我们要想着怎么样更合理地花,这才是对妈妈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钱宝宝的尊重。我又引导他,他既然把玩具买回家了,玩具就是他的好朋友了,他就要好好珍惜和对待他的好朋友,不然玩具会不高兴的。现在带孩子明显比以前轻松很多了。 界限不清晰,一种是像我这样的,自我边界弱小,不懂得守护自己的界限;还有一种是自我边界太大,大到侵犯了他人的边界。自我边界太弱或者太强都不可取。父母边界太弱,会让孩子目无尊长;父母边界太强,会让孩子的自我被压抑。守护边界,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孩子虽小,也只是躯体上的,不论是人格还是心灵,孩子都是和我们平等的,独立的,也是需要尊重的。与其对孩子的行为指指点点,不如从设立自己的边界开始,父母的自我边界建立起来了,孩子的边界自然而然也会逐渐建立起来。尤其是对于3-4岁正在形成“我是谁”这样一个自我认同期的孩子而言,建立一个稳固的内在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