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普遍缺乏安全感

2020-02-12 17:55:41 松果小编
缺乏安全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涉及一个广为人知的观念——妈妈最好亲自带孩子到三岁。 为什么?因为,孩子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到三岁才能形成两个概念: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 客体即孩子身外的物体。幼小的孩子没有客体稳定性的概念,他们能看到一个事物,才觉得这个事物存在,而看不到,他们就觉得这个事物不存在了。所以,和他们玩躲猫猫的游戏,他们会玩得不亦乐乎。 情感稳定性,即一个人只要确认对方爱自己,那么,他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无端对这一点产生怀疑。 客体稳定性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一岁半即可形成,而情感稳定性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下,要到三岁才能形成。 只有形成这两个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与妈妈的长时间分离。长时间,指的是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有研究表明,若在孩子三岁以前,妈妈与孩子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心理创伤。 所以,在三岁前,妈妈要尽可能的亲子带孩子,不能与孩子有长时间分离,并且要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形成所谓的安全感。 想象一下那些在中国普遍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城镇存在的隔代抚养现象,就可以知道,这在中国是一个奢望。所以,这导致中国人普遍群发缺乏安全感。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