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测的亲子关系
2020-02-07 15:53:55
松果小编
近些年来有关亲子关系的论述很多,大多数的论述都是总结出一些比如:平等对待、朋友式的交流,启发引导,温柔的坚持等等!
当把心理学应用到亲子关系中的时候,特别是在具体案例青少年儿童案例中对亲子关系进行实际的咨询的时候,考虑的却是另外一番内容。
父母影响青少儿童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特征的机制可能是很多的家长没有考虑到的。下面的几种情况,在现实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车表现,多数的子女能运用自己的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来获得应有生活态,不会有突出的不良表现。
1、必然的逆子
父母明确告诉子女不要做的事情,子女有去做的的冲动;父母告诉子女该做的事情,子女没有兴致去做。特别是,有些子女以去做父母极力避开的堕落愿望并且暗自从父母的局限性和不足中获得乐趣。这时,当父母批评了子女,子女因为做错误事情的内疚感就获得缓解,并且继续甚至变本加厉的任由自己的性子放纵自己。
2、对榜样的曲解
青少年儿童会模仿他们认为“很棒”的人来行事,但是,真正到行为上体现的是他们自己内心认为的全能形象而不是现实中的榜样。成年后往往认同曾经排斥的价值观点并且甘心情愿不计利害而为之奋斗。
3、惩罚的分寸
青少年儿童往往以父母对待他们的虐待方式虐待别人,而且把虐待的对象指向成年后后来关心他们的人。父母对子女正当的纪律训练当作是父母持强凌弱的虐待,子女们会把这种误解的虐待“还给”因年老而处于弱势的弱者。
4、清贫的自豪
如 果父母经济拮据而子女有和父母感情纽带强,也会使得子女在成年后嗜好清贫的生活并且引以为豪。子女们以此摆脱因父母艰难而对父母的内疚和对父母“状态不良”而产生的愤怒。
特别是父母社会地位低,子女更不会以社会荣誉为荣。
5、被欺压的快乐
子女认同父母的被动、不良状态,子女以他们体验到的“受苦、受难”的生活方式来让自己受惩罚,以此来表达对逝去父母的哀思。
6、讨厌自己的优点
在儿童青少年早期,一位所爱的人所具有的让子女讨厌的性格特征及其容易并入他们的自身影像中,儿童青少年会把这种厌恶、讨厌的情感转向他们自己。
7、诱惑师长贬斥
有些儿童青少年会以献媚、献媚讨好的方式诱惑师长的攻击、羞辱,以证明自己来获得安全感。特别是女孩会通过“挽救”坏男人让自己获得救赎的感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