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会成为抑郁症的高发区?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2020-02-04 00:10:58 松果小编
在最近的几年,“抑郁症“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各种明星,主播,作家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这的确是需要重视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巨大的群体却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知名度,没有话语权而被忽略了。        这就是数千万农村的抑郁症患者。明星抑郁症不过是露出来的冰山一角,而藏在下面的才是看不见的庞然大物。 最为悲哀的是这些农村的抑郁症患者,或许从来不知道自己患的是抑郁症。      要么被家人认为是懒,不上进,给予各种道德上的绑架和辱骂,根本不会进去医院。      要么就去乡镇一级的基层医院,这一级别的医生水平比较有限,对于抑郁症之类的神经官能症缺少足够的医学知识,往往会把抑郁症诊断为“肾虚“,”气血不足“等疾病。给患上输一大堆补气补血的中成药注射液。我在2004年时就被输了很多所谓的”红参注射液“,现在想来,这真是一种对生命巨大的嘲讽。      最近几年,工作越来越繁忙,每年也就在过年时回农村老家呆上几天。在这几天里,我都会到处走走,和同村的乡亲聊聊天。几乎每年都会听到农村妇女和农村儿童出现各种自残,自伤的事情,而且越来越频繁。      为什么农村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农村抑郁症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事件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在农村里还保留了部分中国传统的宗族习俗。村民对同村的村民集体依附性更强。       在城市里,很多服务可以通过付款和网络等多个方式解决。但农村里选择性却非常少,如果得罪了同村的村民,日子会非常的难过。       比如:自家的电线坏了,在城市里很容易找得到电工,无非是付款的问题。但农村里,一般能处理这种问题的,只能是同村的电工。还得好言相求,要不然别人不理你,就得停几天的电。       由于这种依赖性更强,在个人界限上就需要做更多的让步。当这些有事相求的人,冒犯到了个人的界限时,在城里面可以怼回去。但在农村里,却只能忍着,陪笑脸。       当个人的界限被严重的践踏,愤怒被压抑还得不到有效的释放,抑郁症成为高发疾病,也是必然的结果了。      2, 有的文艺青年一批判城市便是“钢筋水泥的牢笼“,可恰好是这一个个钢筋水泥隔离出来的独立空间,可以给城市居民一些更加安全的个人空间。 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是安全的,放松的,有自主感的。 在农村的风俗是家家不关大门,随时可以串门,邻居和过路的人可以通过大门看到中午饭里的菜是啥?随时都会有乡亲进来摆摆农门阵。     如果谁敢关上大门,会被一群人说闲话:这家人怎么这么小气啊,还怕别人来吃他家的饭不成啊?      在城市,你可能连你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在一个小区住了几年,也没有几个熟人。      这样的环境 反而不用去更多的在乎他人的看法。      然而,这在农村是不行的。邻居是已经交往了几十年的邻居,从几百年前就住在同一个村里。村里的每一个人都相互认识。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要不了半天,每个人都会知道。      这是一个没有隐私,没有个人空间的群体社会。      在以往的几千年农业时代,这样的群体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让一个群体存活下去。但当工业文明已经降临一百多年的今天,这样的群体模式会渐渐的被城市所取代。 3, 抑郁症患者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        在乡村基层医院是没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        至于心理咨询?这是什么?        还是让年轻时当过“民兵队长“的张大妈来给你做做思想工作吧。        年轻人要上进,要努力,不要懒。我们要多学习铁人王进喜的奋斗精神。        如果还不行,估计是今年八字不合,再去找村东头的王神婆买上一卦,破破霉运。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 在广大的农村,拥有数千万的抑郁症患者,只是他们不像明星那样拥有高的知名度,也没有足够的发声渠道,却一直处在一个被忽略的位置。 如果从整体的来说,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基层医疗的投入。当我们身边的人出现抑郁症,我们应该提供理解和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       对于抑郁症患者个人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尽大的努力,脱离农村,离开这样的大环境,到大一点的城市去。在一二线城市里,拥有更加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拥有更加开放宽容的社会环境,可以得到有明确界限的个人空间。       这一切都是抑郁症患者所需要的,有利于疾病康复。       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我们就努力的换一个环境。       我们无法改变大的群体,我们就尽力去改变个人的生活。       数以千万计的广大农村抑郁症患者不应该被忽视,他们同样渴望健康的阳光赶走抑郁的黑狗。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