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中心疗法理论假设的解释(二)
2020-01-14 12:27:42
松果小编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假设,对个体心理问题的解释:
经验和价值条件化,打起来了。
1、经验:就是你面对一个人、一件事情、一句话等等时,你内心的感受。
例如:面对松果这个场,我的经验———幸福、快乐。
2、价值条件化:一个人的价值,是有附加条件的【是个体童年时期的重要抚养人,附加上的】。
例如:我听话、我乖,我才是好孩子【我才是有价值的】!
例如:一个,面对同事语言羞辱的女人:
1、她的经验———伤心。
2、她的身体———想怼同事。
3、她的价值条件化———不能怼同事!我得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有修养、有素质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
结果:她的内在,开始着激烈的冲突。
1、如果,她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怼人的行为【我怼人,我也是可爱的、我也是有价值的】;
那么,她就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2、如果,她不接纳自己的情绪、阻止自己怼人的欲望;
那么,她的内在,就冲突了。
伤心、愤怒的情绪来了,靠压制,是根本压制不住的。
能压住一次、两次,迟早还是会爆发的。
爆发的目的———索要尊重。
如果,爆发了,还是要不来尊重;
并且,每爆发一次,被打压一次;
那么,个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是躯体症状。
1、平时,得不到尊重,就会用情绪要【生闷气、不理人】;
2、用情绪,还是要不来尊重的话,就会用行为要【咆哮、摔桌子、打板凳】;
3、用行为,还是要不来尊重的话,就会用躯体症状要。
也就是说:长时间的压抑、加上内在需求无法满足,个体,很容易就会产生躯体症状。
待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