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的成长要能不断的面对的自己“老伤”
2020-01-11 15:42:59
松果小编
如果我们能感觉到个案分享的东西往我们心里钻,扎心,或者让自己纠结、不舒服、难受,这就是我们开始在与对方进行同理了,也就是感同身受。虽然这仍旧不是我们专业视角的“共情”,但是能够卷入进去,能够感同身受,就是发展共情能力的基础。
常态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完全感同身受,我们理解对方的意思就可以了。因为常态生活中对方与我们谈谈他的不容易,他的痛苦,是需我们理解以后能够帮助他,所以我们的应对是一方面理解他,一方面给他一些建议。但咨询互动中不是这样,咨询互动中需要你去吸入他,包括他呈现出来的状态、情感、情绪,不要着急去给他建议,而是让自己深入的去感受,去体验,去想象他的内心状态。
这个过程包含三组结构:一部分是对方的,他的心理组织对他形成的影响,也就是他的情感体验;一部分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被卷入的、我们自己的情绪、经验、感受、移情等等;还有一部分是双方合作的,在咨访互动中形成的共有结构。
在我们刚刚开展咨询工作的时候,不要要求自己把这三部分分的太清楚。一开始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吸入”,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感受,不管是他的还是我的,吸入进来,你才能丰富起来,才能成长起来,把自身变成来访者的“治疗设备”。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自己可能被投射、被卷入,甚至自己的陈年老伤也被带出来,把自己干扰得一塌糊涂。这种经历,其实是我们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自己的创伤结构被带动以后,我们被卷起来的那些痛越痛,经过再组织和建设,崛起起来的那个力量就越强,越有质量。
咨询师的成长就是让来访者把自己的老伤一遍一遍的往起翻。有的部分我们自己觉得过去了,结果又被翻出来了,觉得过去了,又被翻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一遍遍把自己建立起来又踩倒、又建立起来又踩倒,来来回回这样重复下来,自己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有力量,稳定性越来越好。咨询师的成长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没有捷径。
市场上传授方法、技术会非常受欢迎,大家都喜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满足“让我成为聪明人”的心理需求,来对抗我们各自的自卑和弱小,形成代偿。当然我们通过这方式获得一个酸爽是没问题的,但是只靠这些成为一个咨询师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咨询师是被酸爽出来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少林武僧要想成才,得砍柴、挑水、烧火、做饭,天天被蹂躏。这样一遍遍的被蹂躏下来,你的弓马步架才能出来,你才能开始去练招式。否则你弓马步架都打不出来,直接开始练招式,那只能是花拳绣腿。
所以咨询师的成长在这个阶段,就是“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无论你被卷起来的是什么,照单全收就好。等你回看这个阶段,其实是特别珍贵的一段时光。因为我们一旦让理论给洗完脑,这些东西对你深入骨髓的侵入性体验,就不再有机会了,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理论给自己合理化了。用知识给自己做防御机制,我觉得是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最悲哀的地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