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骂双标了,因为大家都双标。不服评论见^0^

2020-01-01 21:18:58 松果小编
这里说的双标可不是酒店指的双人标准间,而指的是,双重标准。双重标准是指对同一性质的事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行为,亦或者是对其有不同的评判标准的情况。简单的说,就是对自己和他人有两套评价标准,而自己则是现在正确和道德的制高点。这就是我们痛骂双标的原因。 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老公在之上床前,心里想着明天早上起来可以给老婆做个早点,老婆看到一定会特别感动,我可真是一个细心疼人的老公。结果转天老公睡过头了,只能紧忙洗脸刷牙出家门上班,尽管什么都没有做,但老公还是认为他为老婆着想了,妻子应该很感动,我是一个称职的老公。但在老婆看来,她的老公就是个工作狂,不顾家,也不像结婚前那样爱自己。老公下班后,面对老婆的冷言冷语,又会想,我都已经这么顾家了,还要我怎样?真是个白眼狼!冷漠又自私!一点都不体谅了我! 这个心理过程很微妙,它使我们都习惯性对事情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如果夫妻感情很好,他会认为都是自己的功劳,自己辛苦的维持感情的稳定。如果感情出现问题,那么就是对方的过错,自己的风流韵事不过是逢场作戏,对方的出轨就是伤风败俗。 其实这种心理可以用自我服务偏差来解释,即把成功归功于自己,为自己的失败开脱罪责,事情发展的顺利则认为是自己发挥的作用,发展的不顺利就认为是因为外部原因的影响,比如“运气不好”、“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将肯定的结果归于内部原因而将否定的结果归于外部原因的倾向称为自我服务偏见,它发生的范围广泛,效应也很强烈。 认知的模型认为,自我服务偏见起源于我们加工社会信息模式的某些倾向,认知模式特别指出,因为我们期望成功,所以将肯定的结果归因于内部原因,而将否定的结果归因子外部原因。 相反,动机模式的解释认为自我服务偏见来源于我们保护和提高自尊的需要,或在他人面前表现好形象的愿望。 有加拿大研究者发现,已婚的年轻人通常认为自己承担了大部分的在打扫房间或照顾孩子的责任。91% 的妻子认为自己购买了大部分的食物,但只有 76%的丈夫同意这一点。在对承担家务的判断上,妻子们的估计也高于丈夫们的评估。 假设存在一个标准,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尤其是道德水平,更加聪明、英俊、客观公正、具有洞察力。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所有人就都高于平均水平了。弗洛伊德有一个经典笑话,丈夫对妻子说,“如果咱俩中有一个先去世,我想我会搬到巴黎去住。” 与智力水平等客观维度相比,人们在品德评价上更容易出现偏差。如果采访一下社区居民,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具有道德感,三观更加正确。 这种偏差还会到导致一种盲目的乐观,比如,我们都认为自己绝对不会离婚,绝对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意外怀孕,即使不系安全带也不会发生事故,吸烟也不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这种乐观就像泡沫,一触就破,太过脆弱,是时候反省我们的双标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