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和妈妈那些事

2019-12-24 18:57:23 松果小编
很多情绪困扰或者糟糕的感觉往往与早年妈妈对我们照护有关,如何最大限度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育儿知识的普及变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讲和大家分享温尼科特视角下的育儿观,为了能让我所了解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我讲采用小婴儿的口吻和大家分享。 我们作为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起,或者更早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对外界环境就会有一定的感受,比如妈妈紧张了,子宫会收缩我们就会感收到母亲的紧张。我们出生后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作为生物的求生的本能会促使我们努力生长,希望早点长大。此时我们对外界环境的需求是怎样的呢,我们需要这个环境能够促进我们生长,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个环境更多的是指我们的妈妈和妈妈的一些做法。 妈妈又怎么知道作为小婴儿的我们有哪些想法以及她又该怎么做呢? 作为小婴儿,从刚出生一直到六个月之前我们自己就如同一团云,根本无法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只是在我们饿了的时候就会有奶吃,我们还能感觉到妈妈一直在身边,而且会一直关注着我们 !即使偶尔离开也会很快回来!我们发现自己好厉害呀,想什么,什么就会出现!多美呀,想想就很幸福!!如果妈妈能够在六个月之前,一直可以这样满足我们,我们就会觉得我们在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不再是一团云 ,获得我们的存在感。否则我们长大后,就会感觉自己是不真实的,甚至质疑我们的存在。 六个月以后到更大点,当某一天我们突然伸伸胳膊踢踢腿,碰到了妈妈温暖的手,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我们会真实感受到,“这是我的胳膊、这是我的腿”一直到我们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小人!感觉到和我们碰触的妈妈是如此亲密 ,哈哈真开心! 我们小婴儿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小人,是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哈,我多厉害”。这个时候我们才踏踏实实的感受到我们的存在。 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在六个月之前如果妈妈不能对我们的冲动有“足够好的回应”(就像是说只要我们需要妈妈就在,或者即使偶尔不在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感受),那么小婴儿就会像某个相声里面说的楼上脱下一只鞋,永远等着第二只鞋子掉下来一样,一直处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模式(想想就很累啊,给个熊抱吧),更糟糕的是,他的生命只为刺激而活 如果刺激不存在了就不再有生命!这些取决于当小婴儿要吃奶时,妈妈给奶 ,婴儿吃奶,这样就刚刚好,如果想吃吃不到,就会处在“等下去”的模式,“想吃”的想法就不再有了,久而久之,再也不想“想”了,只剩下“等”了。(好可怜啊[汗]) 有人说健康的就是成熟的,那么不健康就意味着不成熟。就像前面提到的大约三岁大时候小婴儿还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小人”,又或者一直处在“等待”中的小婴儿其实已经生病了[汗](哎,可怜的小家伙!多想对你说妈妈一直都在的,你就在妈妈的怀里,妈妈一直都关注着你!不信你感受一下,你就像魔术师一样可以为所欲为,真的呀,亲爱的宝贝。) 我们的健康不是天生的,要依靠我们的妈妈(或者妈妈的替代者们)为我们提供健康的环境。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