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问题解析及心理咨询

2019-12-21 16:50:06 松果小编
同性恋、异性化、跨性别的心理解析 【一】同性恋 是指:只会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准确来说即“身心性别一致的人只喜欢身心性别一致的同性”,爱上一个人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对方必须是同性,然后才有可能产生爱情。 同性恋者对异性在爱慕之情或性欲方面是一丁点都没有感觉和兴趣的,无论异性长相多么好,性格多么优秀,同性恋者都无感的。 【二】异性化 分两大类: 1、样貌异性化者 2、形象异性化者 形象异性化者又分两类,a异装癖,b跨性别者。 关于1、样貌异性化者 不一定是跨性别者/也有可能是,是与否取决于后来的性取向认知。他们的性别认同也不一定指向异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先天性的跨性别者,绝大多数是因为早期体内的异性荷尔蒙(也就是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过多。所以,虽然样貌异性化者不一定有性别认同障碍,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性别角色认知带来的误解所产生的烦恼,也为了身体的健康,建议还是补充相应的性激素为好。 关于2、形象异性化者又分两类,a异装癖,b跨性别者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a异装癖:穿着异装时会有性兴奋和性满足感,且性别认同无碍;后者b跨性别者:不会有性兴奋和性满足感,有性别认同障碍。 一般异装癖异性化者穿着异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特殊性癖,身着异装就好像异性在自己身边或“拥抱”着自己,所以喜欢穿异装。而跨性别异性化者则是为了满足自己指向异性的性别认同,身着异装就好像自己成为了真正的异性,是为了更像异性而穿异装。 【三】跨性别者与真正的同性恋不同 一般人眼中的同性恋群体中有些人属于异性化,要是TA们不说,甚至可能都看不出来TA们真实的性别特征。具体表现为:男扮女装即是说男性留女式发型,喜欢化妆、穿女装等;女扮男装即是说女性理男式发型、裹胸、穿男装等。 异性化可能有性别认同障碍,也可能没有。判断参考上面的异性化分类。 跨性别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 虽然人们平时眼中所看到的同性恋者和这些跨性别者的爱慕对象皆为同性,但同性恋者没有性别认同障碍,他/她们认可,甚至喜爱自己的性别,不会用异性视角去和同性谈情说爱,不存在将形象装扮往异性靠拢的需求,也不存在想要变为异性和模仿异性的想法。 跨性别者存在性别认同障碍。性别认同障碍是一个由心理学家和医生所定义的精神医学用语,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这是一种精神医学上的分类定义,通常用来解释与变性、跨性别或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 世界精神病学会很明确的将跨性别者归类到了LGBT中的Transgender(跨性别)行列,在DSM-IV的诊断判定中也详细的介绍解释了跨性别的定义。但社会民众仍然会无意或故意的将跨性别、异装癖、异性化和同性恋划上等号或扯上关系,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的跨性别者本身也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自然会误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 喜欢异性化者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伪同性恋者。他/她们的潜意识是对异性有感觉的,可由于是潜意识,所以他/她们自身并不会发觉,也会坚定的声称自己是绝对的同性恋者。 异性化者如此高频的出现在同性恋群体里,其实是有原因的。除上述多种因素外,影视作品也在曲解同性恋者形象的工程里“帮了大忙”。有相当多的影视作品都会刻意把同性恋者的形象刻画的很异性化,例如:男同性恋者手翘兰花指、身姿扭捏、着装花俏;女同性恋者身穿男装、形象男性化、举止粗犷。这种刻画手法让人们对同性恋者产生了错误的刻板印象,也让跨性别者误会了。 伪同性恋者的数量远远没有真正的同性恋者多,但却相当的集中、强势且高调、活跃,大有鸠占鹊巢的趋势。如果制片人本身就是个性盲又随意接触同志圈的话,一不小心就会跑偏,很容易拍出错误的作品。 除了影视作品外,各种五花八门且高产量的娱乐综艺、访谈纪录、科普文章等自媒体作品也会出现以上错误,并且往往因为对LGBT半吊子水桶的认知度,导致内容半真半假,反而更加具有迷惑性、散播性和危害性。伪同性恋者导致了错误的作品出产,错误的作品又导致了伪同性恋者的扩大,而伪同性恋者又十分的高调活跃,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只要想见,一抓一大把。真正的同性恋者却很容易被当做哥们、闺蜜,根本看不出来,且绝大多数又不混满是伪同性恋者的圈子,因此很难见到,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觉得同性恋群体里有很多异性化者的原因。 【四】关于同性分类 在现代中文口语中,“同志”一词渐渐演变为社会对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的代称及该社群之间的正式称呼。 Gay男同性角色分类 1号 = 攻 = 性行为中的施动者 0号 = 受 = 性行为中的受动者 0.5号 = 可同时当1和0的男同志 LES女同性角色分类 分小顶(T)、小底(P)、不分(H)三类。 事实上,真正的les是不分T P H的。T(Tomboy)原先是指代女同性恋中性格刚强的女人 而不是指在外貌行为上去模仿男人 TPH的角色划分,已经背离了女同性恋文化的本质,是独立于女同性恋的另一种文化,所以TPH的角色划分已不属于女同性恋者的做法。 关于根据角色进行属性划分的定义,是在伪同性恋者逐步涌入同志圈后,才渐渐代替原有定义的。现今,许多真正的同性恋者并不提倡同性恋之间划分属性,对于同性恋者来说任何属性划分都毫无意义。 【五】同性恋、异性化、跨性别等的成因及发展 很复杂多样化,例举几大类与如下因素(不限于)有关: ①在幼年或早期被养育者在言行观念上对其真实性别的否定、以异性方式进行养育、打扮、定义。导致当事人对自身性别的否定、反感,对异性性别角色的向往、追求、期盼等,长年的反派角色工作者等。第一类大部分属于异性化中的跨性别认知障碍。 ②恋爱受挫受伤后,对异性产生抵触,或成长经历中所见所闻对异性人格特征或婚恋认知产生抵触信念,转而关注欣赏同性的友谊、温暖,继而演变成爱慕之情或性欲,第二类一般没有性别认知障碍。常见于依赖或叛逆思想,心灵敏感、情感脆弱、婚恋受伤,回避类型。 ③受到同性性欲诱惑性体验,演变成产生同性爱慕之情。第三类多见于性欲倒错管理问题,也涉及婚恋观偏颇和人格形成问题。 ④与现实生活压抑孤独、生命价值观消沉沦丧、反叛心理、游戏人生等有关,导致同性乱,或存在性伴侣交换频繁、异装癖、恋物、邪淫等现象。 ⑤自卑、焦虑恐惧等导致性心理不调适、深层原因与人格问题有关,需要进行系统人格优化。 【六】同性问题的心理咨询辅导理念 在实际心理咨询中,每个来访个案的成因各个不同,且常错综复杂,涉及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冲突、个人价值实现阻碍、身心灵困扰等诸多烦恼,故此如何帮助来访者走出身心冲突困扰,开始于咨询师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同时具体情况需要逐层具体梳理改善,循序渐进有效帮助建立健康积极归正的生命价值三观体系,也需要来访者愿意平安幸福的初心配合。至于改善需要多少时间、效果等?取决于来访者的形成程度、认知行为改变的积极性、社会支持系统等。 【七】同性恋自由的边界依据是什么 有人认为同性问题是个人生活问题,每个人有充分的自由生活自由恋爱的选择权,尤其是崇高的爱情婚姻的同性恋应该受到人权的支持与尊重。 有人坚决反对,态度激烈,甚至深恶痛绝。其实这其中可能有个误区,即:同性恋不一定是同性乱,不必一刀切,要看成因,分层对待。 心理咨询师,身心灵关怀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是尊重来访者,职业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在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建设处理好现实冲突,继而才是涉及深层认知,归正生命层面。 对待同性恋,我们尊重当事人的自由意志的人格尊严,只是上天造人,造男造女,男女爱慕,繁荣昌盛,是此天道。同性问题中的自由恋爱其本质如果脱离了自然法则,就如同逆行车道,错误认知行为产生偏颇的亲密关系,只会带下错误的苦果。 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一员一个细胞,社会是生命体系中的一个细胞。同性问题关系到整个生命体系人类生存意义归正和谐,因此不支持同性问题,但不必简单粗暴的反对和一刀切,对待不同成因的人需要具体切合实际的帮助改善缓解身心冲突,重建健康新生命。 小水老师【松果倾诉】果号3897883 (资深情感专家心理名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完稿于于2019年12月21日16:48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