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或伤痛(一)
2019-12-19 14:17:30
松果小编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难道仅仅是遗传的作用吗?是遗传的结果没错,但包含着一个家庭的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的遗传。
生物遗传这个大多数人都不难理解,不就是基因遗传嘛。“男孩像父亲,女孩像母亲”就阐述了一切。但是社会因素的遗传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难不成孩子的行为方式是遗传父母的?
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孩子的社会性的塑造者。孩子出生时,社会性几乎为零,多是以其生物性为主,慢慢习得社会性
社会因素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 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而这些都是通过与家长的等人际互动,观察家庭的相处模式,以及家长对其的回应等习得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的行为依据。
在孩子小的时候,处于柯尔伯格所界定的前习俗水平阶段,这一阶段孩子并没有正误判断的标准,而是以父母的行为,对自己的回馈决定该怎么做,内化外界的信息,让信息指导自己的行为,渐渐的就学到了或多或少的行为方式,处事方式等,就这样把家庭文化遗传下去了。
家暴我想大家都明白或是听说过,多数是其家庭成员中有暴力解决问题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设想你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的难题,无论如何你就是不会,这时旁边的人有了一种解决方式,或者说不太好的方式。你会怎么办?当然是毫不犹豫的去用他的方法,有时可能会质疑,因为你已经足够成熟了,可以做出判断了,而小孩子却不会,就沿用了长者的处世之道,所以说父母交给孩子的更多是社会性,是孩子行为的风向标,所以说有爱的家庭,孩子也不会太差劲,因为孩子遗传了父母的爱,也学会了如何爱别人。所以要牢记给孩子一些正向遗传,如果做不到,那请别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