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无责任感教育

2019-12-10 17:42:27 松果小编
一位女性因过度焦虑找到我,向我说起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工作,丈夫,以及孩子…… 这位女士是南方人,在她的叙述中,我发现她的很大部分焦虑来自于孩子。当听她说到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比如没完成作业,或是作业完成的质量差,都会被老师训斥时,我不由感叹:原以为只有我所在地区的学校是这样教育的,原来全国的学校都是一样。 为什么我会如此感慨呢?因为在我的朋友中,有几位女性也曾对我抱怨过类似问题。孩子上学迟到了,训父母;孩子作业没完成,训父母;孩子作业题错的多,训父母;孩子的手工作业完成不好,训父母…… 当然,这里所谓的训父母也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其实挨训的大都是母亲。毕竟,大多数接送孩子,开家长会的事都是母亲在做,多数父亲游离在外。 听朋友们抱怨时,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回想自己的童年。那时候,这样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那时候我们也会迟到,也会完不成作业。 迟到了?门外站着,供来来去去的师生参观。第二天,即使早饭不吃,也要尽早赶到学校,以免再承受那种羞耻感。 作业完不成?罚站,同时抄十遍。下次回到家里,即使心里再痒痒也不敢去玩了,先把作业写完交差再说吧。 至于手工作业?好吧,我们那时候没有手工这个玩意,每天玩泥巴,叠四角,做洋火枪,那手工程度可比现在孩子们手工课本上的复杂多了,自然也不会麻烦父母去帮我们做手工。 总之,那个时候的孩子,学习上的事能不麻烦父母就尽量不麻烦父母,都是自己负责。否则,你真不知道麻烦父母的后果究竟是笑脸,还是一顿笤帚疙瘩。 那时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强烈的自我负责的态度呢? 因为有合理的惩罚在制约。什么是合理的惩罚? 就比如,在学校学生的责任是好好学习,完成作业。完不成作业就得接受惩罚,这个惩罚就是合理的。孩子心里其实非常清楚,自己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因为心里清楚,所以对于接受惩罚并不会觉得委屈,反而会为了避免惩罚修正错误行为。 这个惩罚的执行者,必须是老师,是学校,这样才使惩罚更具有合理性。因为老师的责任就是教授知识,督促孩子们学习知识,完成孩子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在这个错误和惩罚的过程中,孩子的错误行为得到矫正,同时,培养起了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责任感,这一点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至关重要。 然而,当下的学校的老师是怎样做的呢? 在微信家长群里,老师每天把作业直接布置给家长们,由家长来负责孩子作业的完成。孩子会的,家长监督,孩子不会的,家长教导,甚至代劳。如果达不到要求,老师就训家长,训的家长们羞愧难当,愤恨难言。反正老师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我这样说绝不是危言耸听。有朋友就曾跟我抱怨,自己孩子的很多作业都是她完成的,特别是手工作业。每天下班后,已经累了一天,还要陪孩子到午夜十一二点,甚至是代替孩子完成作业,真是不堪重负。 我对她说,你可以不做啊,让孩子自己做就好了,做好做坏,关键是他自己亲手做的,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孩子的动手能力。 那位朋友说,不行的,如果做得不能让老师满意,我还是会被训。 只是,老师对于手工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一般的成年人都未必能够达到,七八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做到那么标准呢?所以,只好家长亲自动手。家长的手工倒是达标了,可那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作业意义在那里? 照这样下去,我看以后不用评什么三好学生了,直接评三好爸妈更名副其实。 这样当老师确实很省心。毕竟教育孩子太费劲了,说深了孩子不懂,说浅了没有效用。训家长就简单多了,一顿训斥,家长懂了,而且还不敢得罪老师,谁让咱家孩儿交到了人家手里呢。 只是,我忍不住像,当老师在那里肆意训斥家长时,真正的责任人——孩子在旁边看着会怎样想呢? 我想,他们或许会这样觉得,反正训斥的不是我,惩罚的也不是他,回家后作业还不是得她做,明早我懒床,还不是她费劲,关我什么事。 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即使做错事也不用负责的舒适和得意,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想来会很开心吧。 我们总是在责骂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责任感,总是在责骂父母教育的失败。可是,孩子的教育真的只是家长的责任吗?当责任感的培养被学校都推给家长后,我们的下一代人会变成怎样一代人? 啃老族,李天一,那个面对自己三十岁儿子犯罪后,大喊“他还是个孩子”的母亲,以及社会上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无一不在警告我们,一个人没有了责任感有多么可怕。 固然,家庭必须要承担起孩子责任感的培养。但,一个人从小到大责任感的培养可不仅仅只是父母的责任。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无法培养出一个人完整的责任感。 所以,是谁的责任就该由谁来承担,各尽其责,各尽其职,在那个位置上,就该承担起那个位置该尽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是可期的。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