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吧 负面情绪转化法则之二

2019-12-06 22:03:36 松果小编
曾经在一家补习班为初中生讲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都是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正在努力备考中。这些在补习班接受考前集中补习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是出于兴趣来参加的。很多人其实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我对他们说:“大家一定觉得自己其实不想参加什么补习,却又不得不学吧。那么请大家试试把心里所想的说出来吧。” 当孩子们说完“我不想补习,可是不学不行啊”后,我让他们跟着我说“不愿意也没办法,开始学习吧”,并让他们回答前后两句话哪一句更能令他们振奋精神。孩子们回答都是“后一句”。后来 居然有孩子喜欢上“不愿意也没办法,开始学习吧”这句话,学习时经常把它挂在嘴边。而且,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比以前更集中了,成绩也有了提高。 “我不想学,可是不学不行” “不愿意也没办法,开始学习吧!” 这两句话看起来意思差不多,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事实上,两者之间有着极大差异。 前一句话,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在学校,补习班,父母或者老师的强迫下学习,义务感太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压力。而后一句则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意志,对情感意识的影响没有前一句的义务感,就不会产生压力。因此,常说后一句,不仅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相应的提高学习效率。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觉得“其实我不想做这项工作,可是不得不做”的人,往往会觉得做这件事是被迫的。这种义务感会让人情绪受压抑,精神压力随之加大。如果任务最终没能很好的完成,人们就会进一步产生负罪感,导致心里越来越痛苦。 如果你换个说法,比如“不愿意也没办法,开始做吧!”“虽然没什么劲,不过还是动手干吧” 当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略做修正。如: “我现在很想赶紧吃饭,不过算了,还是抓紧做完吧” “晚上想跟同事喝酒,不过算了,加个班把会议资料整理出来吧” 语言表达上的小小改变,能让你或多或少感受到主观意志的力量。提高工作积极性,削弱义务感,情绪也能从莫名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