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 最近的中碰到的问题,“为什么我明明很想倾诉,却很难对别人敞开心扉?” “为什么我明明是想为他好,最后却变成了苛责?” “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关系中的平衡,常患得患失?”…… 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常常让我们焦头烂额,甚至是遍体鳞伤,直至关系破碎。 于是,我们学习沟通技巧、学会换位思考,但这些问题还是屡屡发生。 其实,问题根源并不在沟通上,而是与我们由原生家庭影响而成的依恋模式息息相关。 如果父母频繁争吵,我们就容易把“挑衅”当作善意;如果父母从小打击苛责我们,我们就会变得没有自信,没有安全感;这些都是不安全型依恋的表现,它会从根本上影响我们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品质与幸福指数。 碰到几位都与安全感缺失有关,那么如何告别“关系杀手”,建立安全型依恋? 寻求的朋友,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都会寻求心理补偿,疯狂地爱人与被爱,这种感觉会像上瘾一样停不下来。 为什么? 因为无论获得多少爱,骨子里总是潜伏着一种不安全感——连父母都没有办法疼爱自己,那么还有谁能无限制地包容、无限制地爱自己?还有谁会长长久久永不离开? 当然就只能无穷尽地付出爱,或者需索爱,来填补内心深处无穷尽的大洞。 那么也当然,填进去再多,也都得不到满足。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你并不是需要多少爱,而是,在心底深处你实际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信心。 无法信任,我认为这才是「缺爱」的本质。 他说,“我对待朋友非常无所谓,可对待爱人总是非常苛刻。” 这简直是一定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相信任何一个人,不管他们有多么爱你。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什么时候出现一个能够让你全心全意信赖与依靠而没有半点不安全感的人时,心里那个大洞自然会慢慢填补上,「缺爱」就不再存在了。 敏感——也是童年缺爱阴影带来的后遗症之一。粗线条一点,淡化感官与神经的敏锐度,放宽心胸,也有好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 正确地爱自己 事实上,「爱自己」是最大的前提。但我想写在最后。 缺爱的人,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过分爱自己,要么过分忽视自己。我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在哪一个极端,但我得说,其实并不缺爱的人也容易有这样的毛病。 「不卑不亢」,是与任何人相处的王道,也是应有的持身之道。 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的感受,但也不要完全轻忽自己的感受。你没有那么重要,可是,你也不是一点都不重要。相应地,不要太轻视对方的感受,及时给对方回应,但又不要太看重对方的感受,事事紧张。 世间万物皆有平衡之法,最要紧的,是平衡自己的心。 遗憾,痛苦,挫折……失去爱人,失去工作,失去友情,失去金钱……凡此种种更是俯拾皆是,人生本来就像四面漏雨的房子千疮百孔,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缺憾。 我们错失了以前所有的日子,那就不要再错失今天,朋友的爱,爱人的爱,和自己的爱。 你失去了童年的爱,但得到了一颗敏锐的,善于体察别人的心。你那么容易被感动,一点点微小的幸福就可以撑得你满满的,别人对你一点点好,可以记在心里长久不忘记,你是那么可爱的人,值得被喜欢,被爱,被珍惜。 所有苦难都有可能成为祝福。
缺爱:苦难背后是什么?
2019-12-05 15:07:34
松果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