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我们的子女将面临什么样的世界
2019-12-04 10:01:25
松果小编
未来 20 年,我们的子女将面临怎样的世界?
对于 70、80 后来说,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是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轨迹。而未来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
通过各大媒体,我们都了解到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无限存储和 3D 设备,已经走进家庭。想搜索一下要通过技术克服人类语言之间的障碍,需要多少年,才发现今年已经诞生了可以实时翻译手机工具......
在一开始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英文单词 Education 是怎么来的。
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
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们学校的),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简言之,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 leading out ,让我们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
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各位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他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 35 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
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 35 岁时的社会,而不是适应 16、18 岁高考时候的人才。
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
因此,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还应该注重孩子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关注理性思维)。关注孩子有应变能力和创造力(不仅仅让孩子有合理规划的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有自己幸福的能力,成功时感到幸福,不成功也能调节自身感到幸福,培养一个内心充满美好的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