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潜规则

2019-11-21 16:13:34 松果小编
我的老领导是个工作狂,所有的案件都要过问,尤其是命案,更是亲力亲为。每天住在单位,零点前从不睡觉。有一次,我们俩闲聊,他感慨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意义。我当时诚恳地对他说:“你的工作太有意义了,你解放了多少屈死的冤魂啊!”闻听此言,身经百战处变不惊的领导瞬间变得十分激动,对我说:“你怎么一下子说到我心里了!这正是我自己感到欣慰的地方。”这个话题之后,领导的情绪一直很愉悦。 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认同,这是人性里的东西。心理科学认为,人做每件事都是以这件事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这个意义并不存在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存在于他人对事物的态度上。人们做事的这一原则被称为价值交换原则。因为它只是潜在于人们的内心,这里我姑且称其为“潜规则”。 我的领导当然不缺少认同。每次凶手归案,被害者家属和上级部门都会用不同的形式表示感激和肯定。领导对我的说法感到愉悦,不过是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罢了。 其实,相濡以沫的家人更需要对彼此之间付出的认同,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的父母都已耄耋之年,两个人的相互依赖感越来越强。可就在几年前,他们两个还经常闹不愉快。年轻的时候,母亲对家里付出特别多,可偏偏父亲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人,从来没给母亲正面的回应和认可。老了,母亲就经常叨念从前的辛苦和委屈,期间难免表露出对父亲的不满,父亲也为此颇感烦恼。一天,父亲出门遛弯儿,我跟母亲单独唠嗑。我说:“妈妈您这辈子功劳太大了!”母亲听我这样说,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说:“是吗?”我说:“当然了,你看,我爹是独生子,我奶奶去世早,他孤苦伶仃的,人又老实。是您进这个家门后,支撑起了这个家,生养了七个儿女,又都培养成了人。朱家后继有人,家门昌盛,都是您的功劳!”妈妈听了我的一番话,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是吗?”我说“是啊!”那天,母亲特别高兴。此后,我明显感觉到,母亲对从前不愉快的事唠叨的少了。我知道,我对母亲付出的认同,是替父亲做的。母亲这些年,一直在等这句话。 需要认同的不只是大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个回应:妻子檫了一次地板,洗了一件衣服;丈夫做了一顿饭,端上一盘水果;孩子打来一盆洗脚水,或者主动去做作业。。。。。。所有的一切,我们有了积极的回应,就是给对方行为的一次肯定,就是为这一行为赋予了价值。 认同不一定要用语言。一个热情的肢体动作,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愉快的表情,乃至一个微笑,都是令人温暖的信息。无论是在一起工作,还是在一起生活,积极地认同别人的付出,都是获得成功和幸福之道。 当然,懂得和做到是两回事。我知道,现实生活中我欠别人很多的认同和肯定,尤其是我的妻子。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