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爱人,是人生第一堂修炼课

2020-03-19 00:05:17 松果小编
《弟子规》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其中读的最多的是第一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一开始我觉得这一段没什么稀奇,认为这个纯粹就是介绍《弟子规》的地位,后来学了心理学,再重新读,发现这一章的深意,已经道出了做人的根本。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有了人生第一道创伤:离开母体,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我们完全失控,没有任何的能力去控制任何的东西。从这一道创伤开始,我们的人生就面临着丧失、困难、挫折、舍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不管地位高低,这些都是人生的经历,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最终我们走向死亡。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着爱的能力,这是需要花一生去践行的。 “泛爱众”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面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在习惯早年的家庭生活中,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及行为方式。只要这些有不同,就会容易产生矛盾,然而历经挫折和磨难,依然保持着爱的能力,这就是成长。爱自己,爱他人。爱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年华不虚度,自尊自强,。爱他人,我即使受过欺骗,受过社会上打击,我也不会去报复社会,抱怨他人,这就是对自己负责。 中国文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也是延续至今。那就是:有余力,则学文。在教育上我们很讲究顺序的,先做好人格上的健全,再去学习技艺性的知识。我们很早就知道知识是一把双刃剑了,用得好造福社会,用的不好危害极大。社会上这样的事例发生,屡见不鲜,例如伪造商品,化学的高材生制造毒品等,这些都是忽略了学习的第一步。而这些人格的成长,是有前提的,这本书开篇就讲了,是在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我作为孩子的父亲,我有时候也在反省我自己,我今天有表达出来我爱她了吗?我也不知道多少次,看见过有些父母在一旁玩手机,孩子自己在一边玩,只要孩子一走过来就很不耐烦:没看到忙着吗?自己玩去。其实有时我也很理解作为父母有时真的很难,因为经济负担、工作压力,如果说不要把工作带回家,我相信很多人是在说假话。工作带回家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我们需要的是把影响孩子的因素降到最低。我经常晚上是陪孩子,玩到她睡觉之后才开始自己的进修和加班,有时做到半夜。我相信这些是值得的。在爱的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将来也会有足够的爱的能力和勇气去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