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怎么办?
2020-03-16 21:15:47
松果小编
累,分为生理性的累和心理性的累。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生理性的累日益减少,心理性的累日益增加。心理性的累约占总数的70%-80%
心理性的累是由你的活动方式造成的,主要是由你的工作活动方式和生活活动方式造成的。
所以,要缓解心理性的累,关键是:在休息时要换一种活法。
假如在休息时,继续延续和原来类似的活动方式,比如在家睡觉、上网、看书、亲朋好友大吃大喝、卡拉ok,这种活动方式和平时差异不大(上网、看书类似于办公,亲朋好友聚餐、卡拉ok类似于工作应酬,睡觉自然是天天都需要睡的),原先会心累,这样自然也会心累。
以上休息方式称为消极的休息方式。
消极的方式休息会越休息越累!
心理学提倡积极的休息方式,
本质是休息时活动方式大改变。
建议七种减压方式:
1、忘年交友,脱去面具
人之所以压力大,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带有强烈的面具意识,也就是说你是个“假人”。小孩子为什么很开心,是因为他们更加接近“真人”。那么怎么办呢?去和比你小很多很多的人交朋友吧,和他们在一起,会受到心理暗示。面具意识会少掉许多,开心许多。
当然,这些人不是你的同事,否则面具意识又来了。
2、进行出汗运动
现代人的工作方式运动量偏小,所以非常提倡在休息时进行较大运动量的身体锻炼活动,优先推荐游泳、羽毛球、慢跑、骑自行车远行、较长时间的散步。
运动可以增加体内五羟色胺和类啡肽的生产,这两种化学物质都具有使人心情愉悦的功能,运动后你会发现:神清气爽,心情愉快。
3、外出人少处慢旅游
外出去人少处旅游,改变生活地点,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旅游必然伴随运动,也使得心情更加愉悦,是一种比较好的积极的休息方式。
特别提醒1:外出旅游一定要找人少的地方,如果人山人海,强烈暗示你回归了都市生活,这样你还是会心累。
特别提醒2:提倡慢旅游,行程不要安排得过于紧张,把旅游异化成了一种目的。旅游是手段,目的是放松。很多人旅游主要由坐车、撒尿、拍照构成,就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急急惶惶,对调节心理的作用是无意义的。
4、换个名字换个身份去体验新的生活
人的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向“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这一目标演进的过程。换言之,就是面具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向“假人”发展的过程。
为什么年龄越大活得越累?而青少年时代更加开心?原因是青少年更接近于“真人”,成人更接近于“假人”,你越成熟,你就越社会化,也就越面具化,也就越“假人”化,所以你心就越累。
名字和身份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迫使你按约定的社会角色说话做事。比如你对我喊一声“王老师好!”,我就必须按照社会约定俗成的对老师的要求说话做事。本来想放开大笑,但因为老师的身份只好矜持地笑,慈祥地笑,憋着笑!
于是就不知不觉地感到很憋屈,时间长了心累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5、参加化妆舞会
西方人对化妆舞会极感兴趣,乐此不疲,是因为化妆舞会可以让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心理更轻松愉悦,其心理效果和改名改身份类似,有助于缓解心累。但效果没有改名改身份好。
6、呼朋引类,多交朋友
要走出封闭的工作环境和自我小圈子,多交和工作无关的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心理健康和事业的成功。
脑力劳动者应该乐于交际,在交际中相互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感情,既能悦纳他人,也能悦纳自己。
其中参加各类培训班或学习交流沙龙是个非常好的交工作外朋友的方法,既能减压,同时还能提高自己,一举多得。
7、心理咨询,健康之师
如果遇有心理危机而难于自行解脱,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可直接向心理医生咨询。
心理咨询被誉为“温柔的精神按摩”,通过心理医生的劝导、启发、安慰和教育,能使当事者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行为等发生良性转化,增强信心,进而保持身心健康。
在国外,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国内,当人的心理普遍积极向上,人意识比较前瞻,有任何烦恼或情绪或困惑都会求助心理咨询,那么尽管压力巨大, 但生活的幸福指数很高。
心理学提倡积极的休息!
心理学反对消极的休息!
否则你会越休息越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