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悲伤,就写一个悲伤的故事吧

2019-04-10 15:52:20 松果小编
一、“如果生活悲伤,那就写一个悲伤的故事吧!" 这是我的咨询师跟我说的一句话,这也是我们当天讨论的话题——悲伤。 二、悲伤属于消极情绪吗? 有人会把情绪划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一般认为,高兴、满意、安全感等能引起人的愉悦感受的情绪被称为积极情绪;而愤怒、妒忌、恐惧等引起人的不愉悦感受的情绪被称为消极情绪。按照这种划分法,悲伤理所当然就被划分为消极情绪。 但其实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所谓积极、消极只在于它们造成的影响,而并非情绪本身。 三、悲伤如何产生?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佛学的观点。佛学最经典的经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提到,人有六个触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身体皮肤和大脑,也就是所谓的“六根”。这六个触觉会接触到外界相对应的六大事物——景色、气味、声音、味道、物件和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六尘”。 根尘相触,会产生意识。而所谓意识,也就是人对外界事物信息或者刺激的感知。 产生了这些感知之后,人就会辨别这究竟是什么,也就有了“想”。所谓的想,就是人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体内的那些感知产生好与坏的评价。 产生了这个评价之后,人的身体内就会产生愉悦或者不愉悦的感受,也就有了“受”。 “受”有了以后,你就会开始产生贪求和厌恶的习性反应,这也就了“行”。 我们简单地用下图来把上述的过程表述一下,就是: 人的触觉+外界事物→意识(感知)→思想(对感知进行评价)→感受(愉悦或不愉悦)→贪求或者厌恶 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不是外界事物,而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以及人本身怎么看待这个感知。 说回悲伤。 当我们提到悲伤的时候,说的是体验到一种不可挽回的丧失感。引起悲伤的外界事物有可能是亲人的离去、有可能是破碎的婚姻、有可能是重大的经济损失等等。而我们的躯体可能出现的状况就是喉咙发紧、心口疼痛、胃不舒服、肠道紊乱等等。我们还可能体验到孤独感、被遗弃感、无价值感。我们不喜欢这些感受。 所以,让我们真正不舒服的,到底是外界事物,还是外界事物带给我们的感受? 思考这个问题,并非要我们心如止水,也并非要我们对外界事物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而是当我们体验到例如悲伤等所谓的消极情绪的时候,不再呼天喊地,不再抱怨世间不公,不再逃避,我们可以多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些情绪,把视角放回到自己内在,让自己对这些情绪负责。 四、悲伤来袭,我们可以怎么办? 讨论悲伤这个话题,真的很有难度。 我们要首先觉察到自己正处于悲伤当中,而仅就觉察悲伤,也许对某些人来讲,就特别困难。他们会用愤怒挡着、用否定挡着,不让悲伤出现,因为愤怒、否定会让他们感觉更好受一些。 一旦尝到了一丝悲伤的味道,人们也会马上用各种方式来处理这种难受的感觉。跟朋友大吃一顿、到健身室挥洒汗水、到KTV唱一晚上、或是出门游山玩水一番……反正就是尽可能做一些让自己忙碌起来的事情,好让自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 这些方法当然也是可以的。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好比是治标的方法,它可以把悲伤的感觉打压下去,它可以让悲伤的症状暂时消失。用这些方法也好比你把悲伤驱赶到你心灵的某个阴暗的角落,不让它出来,不让它见阳光,然后还骗自己说,你看,我并没有悲伤。 但是悲伤并没有消失,因为,它是你的一部分。它会不时地跳出来告诉你,它还在。白天,它可能会在你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出现、它可能会在你工作不如意的时候出现,而到了晚上,当你的意识放下防御的时候,它会悄悄地在你的梦中出现。而如果你还是对它视而不见的话,也许它就只能通过你身体的不适来告诉你它的存在了。 有的人不敢让悲伤出来,是害怕那种悲伤的感觉会把自己击倒,又或者怕自己会一直处于悲伤中,而难以自拔。其实所有的情绪都仅是我们身体内的一种能量而已,某一种情绪不可能长期地占据着我们,就像乌云不可能永远占据着天空一样。 所以,悲伤只是想让你看到它,只是想让你意识到,它是你的一部分。你要充分地、心无旁骛地和它在一起,让它充分地出来,让它充分地表达它自己,让它充分地宣泄。也许它来袭的时候,真的就像暴风雨一样,肆无忌惮。但是暴风雨过后,你会嗅到雨后清新的空气,你会看到雨后晴朗的天空,幸运的话,你也许还会遇见雨后七色的彩虹。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