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2019-02-26 12:56:19
松果小编
沉迷网游、校园霸凌、自杀事件,这些相信你们一定不会陌生,这都是近几年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青少年真实案例。是什么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这些学生为什么要用这样恶毒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同学?正处在花朵绽放般的年纪,为什么选择了自杀这条不归路?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数据来源于:《2017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截至2017年底的公布:
全国73.6%: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全国17.5%:精神障碍患者。
全国15% :青少年换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全国15%:中小学生有想过自杀。有6%有自自杀计划,2%自杀未遂
家长们,以下现象,您中了几条?
1.误区:“什么心理、生理的,我的孩子还小,不谈这个!”
——家长错误的观念,忽视了孩子可能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2.误区:“小小年纪想那么多干什么?好好学习就行了。”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想法,也需要情感交流和情绪宣泄。
3.误区:没完没了的作业+各种辅导班=不能喘息。
——亲子间无交流,处于情感交流“饥饿”状态中的孩子,就会渐渐“闷”出“心病”来。
4.误区:害怕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就不让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
——冲突和矛盾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途径,能给孩子提供许多直接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感受,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传授的。
5.误区:视孩子学习成绩为第一重要,甚至用成成绩来评价孩子的好坏。——容易让孩子自卑、自傲、厌学、产生逆反心理和价值观的扭曲。
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
1、环境:进入中学后,环境发生了变化,放多地方都相对陌生。
2、生活:部分学生开始了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
3、学习: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的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
4、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以会感到困难。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在第一学期后会得到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学习问题。
一名女生由于学习成绩下降,在交流中痛苦地说:“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技能障碍、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巨大的升学压力、父母的高期盼、初三、高三学生心理困扰尤为突出,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至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三)情感及人际沟通问题。
1.亲子交流。
12-16岁的青少年正处于“精神断奶期”,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要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这种不满往往会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同学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以为自己长大成人了,不想父母过多的管教,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2.情感。
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异性感情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老师、家长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但是,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在看待学生早恋的问题上,应该是积极而开放的,应把避免严重行为后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恋爱本身看作问题的关键。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懒惰,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体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网瘾、厌学等)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稳定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a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b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C自卑心理。d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人的往往是心胸狭窄、表现欲强等。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
青少年如何预防心理疾病?
简单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生活习惯,劳逸结合,有切实可行的目标。
2、家长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关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夫妻关系和睦,不以爱的名义“绑架”操纵孩子。不溺爱也不过于严厉。
3、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定,或近期有明显变化,家长们需要提高重视、关注孩子,并及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未来的路还很长,遇到的挫折也会很多,希望孩子们,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能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