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美好生活,只差一个自我觉察的距离
2019-02-21 23:54:07
松果小编
1
前几天一个朋友讲了一件事情,说他的朋友A遇到一些事情很容易就会生气,愤怒,等到她生完气以后又特别地内疚,发誓一定要克制自己,要冷静。
事实是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A依然没法控制自己歇斯底里的情绪,免不了和对方大吵一架,结果是对方难以忍受,A又特别痛苦,不知道怎么办。
实际上,是一种固定的心理模式控制住了A。我们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些固定的心理模式,限制着我们。
就像我们自己给自己施加的一个诅咒,但我们又已经忘记了它。这些潜意识作用于我们的头脑和心智中,给我们造成隐秘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潜意识,以及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固定的思维、行为模式,就像行走在当下这个时空中的憧憧鬼影。它们缠绕着我们,在我们身上时隐时现,让我们没有办法从当下的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出发来做决定,始终是那些已经过去的情感和愿望在操控着我们。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一种非常特别的现象发生了。有人和那个最能够伤害TA的人,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识别出了对方,感受到了强烈的吸引。
2
每个人都有回到熟悉的心智模式中去的欲望。
如果你们之间的模式相匹配,你们就会感受到彼此的吸引,即便这种吸引可能会被体会成负面的情绪感受,比如特别容易被一个人激怒等等。
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说:如果你特别喜欢或特别讨厌一个人,一定是因为他能激发你身上某种固有的模式和情绪。
我们只能掌控自己觉察到的一些事情,觉察不到的事情在控制着我们。只有我们意识到固有心理模式的存在,才能够去做一些弥补或者改变。
美好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到心理认知模式的存在,而认识的过程,本身就是跟自己和解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做“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的重要性就在于,自我觉察的深度决定了理解他人的准确性,继而决定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这三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社会交往的能力。
3
我们该如何展开自我觉察呢?
我们可以尝试在某一个时间与自己静坐,跟自己对话,让头脑中所有的声音安静下来,放弃所有关于是非对错的评判和执着,只是诚实地去看见自己。
看我们的光明的许多面,我们的阴暗的许多面。他们不分高下地塑造了当下的我们,是我们生命中同样珍贵的部分。
在跟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去关注生活中一定会发生的三件事,也是生命当中三个重要时刻。
第一个重要时刻是失望。
我迄今为止看到过的关于失望最好的一个描述,是仁波切写的一句话。他说:失望是一个智慧发生的时刻,因为失望只会发生在我们和真相相遇的时刻。
可以说,一个人产生失望的过程,就是他不断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的过程。而人生很大一部分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拒绝接受失望,拒接接受世界的真相。
通过对失望的关注,可以起到两个效果,一是帮助我们刺破了现实的幻象,二是有助于我们有通往内心宁静之路。
第二个重要时刻是得不到。
我们常常见到求而不得的人。得不到会给人制造大量的情绪,愤怒、嫉妒、仇恨。
以前我以为人是通过得到很多来获得满足感,但后来我意识到,不对,人其实不是通过得到学会满足的。
人恰恰是通过得不到,才理解所拥有的是多么侥幸和珍贵。得不到同样是我们面对真相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中,得不到同时也在教会我们关于幸福的秘诀。
第三个重要时刻是情绪。
通过对情绪的关注,我们能够发现,在情绪的背后隐藏这一个巨大的秘密,那就是我们的需要。
如果需要被满足,我们会体验到快乐、愉悦、开心、满足等情绪;如果需要没有被满足,我们就会体验到痛苦、沮丧、压抑、悲伤等情绪。
透过情绪的迷雾,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与否,又跟我们所处的现实处境密切相关。
通过对情绪和现实的深切体察,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个特殊的视角——上帝视角,去深刻认知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
一个人如果能够建立起了自我觉察,能够把自己从潜意识的心理模式中解放出来,他距离美好生活的距离也就不远了。
祝福我们在自我成长的路上遇见真实且美好的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