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琦之痛

2019-02-05 20:12:26 松果小编
佩奇之痛 你有没有佩奇之痛。 在这个笑中带泪的影片中,也许你笑不出来。因为你可能无意识中,也让你自己的父母成了不懂佩奇的人。 这不是孙辈的问题,这是儿辈的问题。有一张图片上,奶奶我们回来过年了,老人坐在床上,床边儿孙绕膝,却全部在俯首看手机。老人坐在那里像是个傻子。 农村越来越荒凉了。老人不愿意离开土地和自己的院落。住着破败的土坯房子,但却以儿女住在县城为容。 村镇超市假货越来越多。去镇上卖假药的骗子越来越多. 我们回去的越来越少,但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过年的北方小镇一条街上却可能从东至西停着广东,北京,湖南,上海,全国各地的车。一派过年的繁荣。 你想要塑造的成功背后,有没有你割舍不下的痛。 你在城里越繁荣,我在乡下越孤独。 爸爸喜欢读书,爱看新闻,喜欢音乐,如果当时他的家境允许,我相信他可以当大学教授。而他的性格也许适合作个诗人,文人那一类。但是没有。不过他仍旧将自己的一生坚强的活下来。从来都是本分,但又文气的那个人。也许不像村里的二叔那样活泼交际,但是他作好自己的本分,享受自己的安静,这也给了妈妈开朗的性格以土壤。他总是作好自己份内的事,而且从不歇着;洗好整理好自己的衣物,把自己弄得利落干净;然后在那里去享受自己的戏曲或者小说或者电视,我们回家也会想与我们讨论时事;从不批评我们,也许这是不对的。但也给了我很多的自觉和敬畏。他们也是有梦想的人,这个过程没有停止。 有一次爸妈和我送小侄女去车站,去车站他总是会说起当时他在这里曾经的印象,需要说的是,最近的记忆,已经五年前了。现在车站的购票系统更新的比较快,我们这些中年人也需要去学习.于是我专门把他带到新机器前,小侄女看状也把爷爷叫过去看她怎么操作。看完后他好开心。其实他们是多么想学习新的知识。 最近给妈妈用自己放置很久不用的IPAD配上了不限流量的微信,因为家里没有装网络。妈妈很开心地学着但同时说,你拿走吧,我没什么用。又很焦虑地告诉我怕弄坏。又拿到邻居家里去求教用法,回来人家告诉她说别乱点,小心流量。有时跟我联系一下还怕我忙。同打电话一样,她一般不敢骚扰你,就是怕你忙。你要是说忙,她就会基本不敢再给你打电话了。因此想与不想,也就是个默契了。 ipad拿回来的时候基本被妈妈霸占着,不让爸爸看。爸爸却一眼看到,腾讯新闻。嗯我说,你可以在这上面看新闻。结果走了之后第几天回访时,我妈说,不让他看。怕他看坏了,弄不出来了。过几天又说,不然你拿走吧,我们也真没什么用。 有一天,妈妈问我,你爸说dongdong(小孙子)可以从这上面视频的不?我说可以的。全家人都在上面,你想哪个就找哪个。只是他有时在上课,你可以语音留言一下,万一他不方便接听。嗯嗯,那没事没事,他忙呢,我们就不打扰他了。这是一种无奈。因为小孙子一是长大了有女朋友了,二是太忙了,还要挣钱还要上课。他们好乖好自觉。 我做的饭,妈妈总是不屑于顾。她做的饭,她希望你说好吃。 说起这一点,我还觉得挺奇怪,其实我觉得我做得也挺好的。只是我真的很难有机会给她做一顿饭。 每次回去她都会给你做饺子,做新学会的改良了,更松软的烙饼。但可能我更想吃她那熟练高超的擀面。但这是她觉得最好的。 但老公说,这是因为她希望她还在你那里有一丝丝存在的价值。所以如果她要给你做,那你就让她做,你不要剥夺她的价值感。她每次要给你带东西,你就带上。吃了,拿上。她就开心了。说到这里,已经泪目。 其实我也没怎么看过佩奇。我甚至连孩子也没有要。这一点也是让妈妈牵心的最大痛。实际上背后的动机也许是,在小的时候看到了爸爸妈妈的各种不易。现在不再讨论这个思想的对错,只是我潜意识中设想,如果我没有自己孩子的牵绊,便可以对他们更好一点。而自问也是在向这个方向在努力。虽然没有变得更成功,但力所能及,待在两小时的车程之外不远的地方。让他们随时可及。 有多少人拼命努力无非是为了一个团圆。而爸妈等了一年也就是期盼一个团圆。团圆不是身在一起,而是全家人心也在一起。不是换个地方玩手机,但可以是陪爸妈玩手机。 谁都会老。 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现已超过6亿,人类总体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请你了解: 你的父母亲除了健康需求之外,还会有这么些心理需求:依存需求(对子女的依附),安静需求(爱静,怕吵),和睦需求(家庭,邻里),求偶需求(丧偶独居的老人)以及支配需求(对家里大事的决定权和参与权),和工作及学习需求(个体自身价值的体现),受尊重(社会及家庭认可)的需求。 对于老年人自身来说,对自己的状态调整也可以作如下的准备:接受变老的现实,转换角色;学习新知识,寻找爱好;调节情绪,家庭和谐;交朋友,不逃避;接受新观念,不执念,更多元,更达观,更健康。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