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人生之蒲松龄的贫穷

2018-12-30 00:13:59 松果小编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作者,少年得志,人到中年却被贫穷所困。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聊聊蒲松龄的贫穷。看看从蒲松龄的贫穷中,我们可以借鉴些什么。 蒲松龄是如何表达对贫穷的不满的呢?首先他给穷神写了一封信,“穷神”(蒲松龄)同样也给他回复了一封信(此信是蒲松龄自己按照穷神的口气给自己回复的。)前面一片文章里面,我提到了写信是一种当人们面对挫折时使用的升华的一种防御机制。那么为什么蒲松龄要给“穷神”(特定的人)写信呢?按理说,如果是给身边的人写这份信的话,岂不是更好的抒发自己困与贫穷的苦恼和烦闷的情绪吗?这就是心理学中面对挫折时采取的替罪羊理论。 什么是替罪羊理论呢?就是当我们遭受到挫折时产生了负面情绪,我们会找一个外界或者是不属于自己自身的因素,把我们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或者是直接归结于这个因素,从而是我们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别人的问题。而蒲松龄在此处就体现出将穷这一问题归结到了“穷神”不愿意离开他们家。穷神就成了蒲松龄的替罪羊。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也尝常常会这样,比如当我们考试考不好的时候,更多的会归结于题目太难了,复习时间不够等等原因,又或者是我们没有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也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证实,并不是自己实力或者是自己本身的原因导致的失败。 而“穷神”的回信,却指出了蒲松龄真正贫穷的原因。信中指出:好吃、好饮、好客、要穿好衣服、扶持弱小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其实很明白自己为什么没有钱。常言道,要积累财富就要做到开源节流四个字。在穷神的回信中就指出,蒲松龄的“源”如长江、黄河一般。而后穷神唱了一首脱贫歌给蒲松龄听,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是赤裸裸的讽刺,讽刺富人为富不仁,一毛不拔,雁过拔毛一根,欺压百姓等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我却看到了蒲松龄的信念。这种信念使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而我们是否也有这种信念呢? 拥有信念的人都不少,可是坚持拥有信念的人又能有多少呢?最简单的就是自己,我们总是想好好生活,努力工作,新的一年都会给自己一个好的规划,可是等到我们遇到一个挫折或是遭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的时候。轰然崩坍的是什么?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昨天文章中是说好了在29号晚会把这一篇文章发出来,但是在我编辑的时候不小心打乱了,第一次编辑的文章就此不见。于是第二次就草草的编辑了一次,后台审核未通过。于是我停止了,此时可以说我心中某个地方的信念正在面临着崩塌,最后我再次编辑这篇文章,就是告诉自己别忘了自己的初衷。 信念可以推动我们去完成一件事,蒲松龄依靠在信念依旧没有按照穷神的方法变成一个富人;我依靠着表达出自己想法寻求讨论的信念把文章写完;军人依靠在信念在训练中坚持,医生依靠在信念在日夜拼搏,工人依靠着信念在努力工作。坚持信念的人不平凡,可是在重重困难下如何坚持信念呢? 我们可以学习蒲松龄,写一封给“替罪羊”的信,再从替罪羊的角度写一封回信,看看最初的信念;或许我们还可以画秘密花园,从色彩一点点的累积中,感受平静,唤起最初的信念;我们还可以去爬爬山,跑跑步,大喊一声,将负面的情绪用汗水,用呼吸将它带走,给最初的信念减减压。 然后重整旗鼓,继续出发,在当下平凡的生活中努力的不平凡着。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