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心理学
2018-11-30 23:34:12
松果小编
昨天我组织了一个线下的心理体验小组,反响很好。在活动结束后,活动的小组成员向我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些关于线上心理咨询和线上心理小组体验的问题。我觉得这种疑惑我们身边很多朋友甚至包括一些咨询师都会有,所以今天想在这里做一些个人的体验和看法。
我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的时间不算长,但很有幸在机缘巧合下组织过线上和线下的小组体验,以及线上和线下的心理咨询工作。
在下面的段落当中,我将用“心理互动”这个词同时表示设备咨询和小组体验等多种心理活动形式。
线上的小组体验,其实我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但是对于这样的活动,我是有信心的。我的信心来源,一是源自一些心理学前辈,特别是一位家庭排列前辈成功通过电话与来访者建立链接的案例。二是我自己通过线上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治疗时的感受。三是同时代网恋成功的概率,通过网络产生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链接。
在一次做线上的小组体验之前,一个小组成员问我线上的小组体验和线下小组究竟会有什么差别呢?我认为最大的差别是媒介不同,如果把小组体验的能量链接看成电流,那么由于线上和线下的媒介不同,电阻的差异会导致,收到的电流损失不同。但是电流仍然是电流,能量仍然是能量,即使是较少的能量他也是有意义的。我们能收到80%,我们就接受这80%;我们能收到60%,我们就接受这60%;甚至我们能接受到40%,甚至40%也是对我们有意义的。不以善小而不为。
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认为,在当今中国,我们的心理咨询师的数量,特别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咨询系统的水平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至少有100年。通过网络的线上心理知识普及和互动活动,是我们中国弯道超车的一个机会。这一点我是深表认同的,并且我和身边的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也因为曾老师的网络课程深深受益。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当中,我们花在去咨询室路上的时间,常常有可能超过每次50分钟的心理咨询上的时间,考虑到一些交通特别拥堵的城市,很多来访者可能根本拿不出那么多时间,最终不得不放弃咨询的考虑。我过在很多小城市咨询师是极其缺乏的(甚至一些县城不会有专职业咨询师),而一些偏远地区本来访者,在交通等本上也是很大的负担。而线上的心理咨询和心理互动形式,很好的缓解了这个问题。国内的一些咨询师前辈,也是通过视频与他们督导师跨洋互动。
时代在进步,形式就将被改变。我们回想在经典精神分析时代,佛洛伊德与他的病人几乎每天见面,病人躺在躺椅上每天接受三到四个小时,甚至五六个小时的心理咨询。在接受治疗期间,病人不能做任何重大的选择和决定。这样的治疗效果好坏,我们不去讨论。但是这样的形式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这种治疗方法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任何一个行业的组织形式,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心理学也将步入互“联网+”时代
线上的心理互动,可能还不完善,但是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是有效果的,有市场和意义的。
当然线上的互动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的心理互动,但在当今的形势下,他可以作为线下的心理互动的一种互补形式,让更多有需求的人们受益。
题外话:虽然不常用到,但现在很多咨询室还保留了躺椅,当年老弗爷(弗洛伊德)就是在躺椅背后和病人交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电影《危险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