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分享的都是糟粕

2018-11-18 08:08:44 松果小编
此次到丹东双灵内观中心学习十日内观课程,略有收获。 许多朋友们希望我做一个分享,我在想是要让大家失望了,并不是此次学习没有收获,也不是我不愿与大家分享我的所得。 实在是收获的感受精妙的皆不可言说,文字言语能承载的实在太少了。 我们能被一些文字所打动,是因为这些文字的能够带给我们好的感受。 然而由于感受的主体不同,所感受出的具体实像也不尽相同。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国君在读书,他的车夫看见了,就很好奇的问他看的是什么。 这位国轩告诉车夫说,这些都是先贤圣人所留下的经典。车夫听了点头说道,原来都是些糟粕呀。 国君听了很生气,认为车夫侮辱先贤经典,要砍了车夫的头。车夫解释道,与我制作固定车轮的木钉经验,大一点塞不进去,小了却会松落。 唯有凭我几十年亲身体验的经验,才可以做到刚刚合适。这样的技术的关键在我心里产生,由我的手传出,我没有办法通过言语传授给我的儿子,只能凭他自己来摸索。 所以我以为,圣人能留下来的东西,是圣人的糟粕而已,而圣人精妙所在,是没有办法通过言语来传承的。 一个人如果在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课程中受益最应该感谢的人应该是自己,因为你自己实在是太厉害了,竟然能从别人的糟粕中获得自己精华。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旷世精品的艺术著作,不同观赏者能从蒙娜丽莎的令他自己满意的画作微笑理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我要说她是糟粕,很多人肯定不乐意,要骂我的。但是这话要是出自达.芬奇本人之口呢?事实上达芬奇终其一生都没有满意作品,当然包括他的《蒙娜丽莎》。 不是说《蒙娜丽莎》不好,而是她相对作者本人的美妙感受而言实在是不够好。 所谓读懂蒙娜丽莎的微笑,纯属自己YY就好,自己感觉开心就好。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表达都毫无意义呢?当然不是,都是糟粕却各有不同,人分三六九等,不同的作品也是,好的表达能搅动读者的能量变化,可以让观者更多更多受益。 然而乞丐中的霸主还是乞丐,糟粕中的精华,相对于个人亲身体验的感受仍是糟粕而已。 高晓松在第二季奇葩大会上做总结说,那些耶鲁的,哈佛的都有被淘汰的,而草根出生的人基本都留下了。就今天而言行万里路应该放在读万卷书的前面。 读的是别人的糟粕,得到的却是自己的精华。你的真实感受才是精华所在。 我们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我的一生。因为道理是别人的,而人生是自己的。 如果我们因为别人的意志,而获得了所谓人生的成果,那么这样的人生是我的吗,这还是我的人生吗? 我学内观最初几天时常在禅堂睡着,我感觉有些困惑,于是向老师请益。 老师告诉我,无论什么样的感受都没有高低之分,我犯困也是我体验到的实像。 我在学习的最后几天又在禅堂睡着了,醒来时听见禅堂里此起彼伏的鼾声,我专注用功。 修行不过是我一人的修行,感受只有我的感受。 此时我理解十日禁语,使我们不得交流比较比较彼此的感受应该是原因之一。 我学习内观所得,能分享的只有这些糟粕而已。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