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带给了我们什么?

2018-11-12 22:44:54 松果小编
最近这半年,接连有好多知名人士去世,最近的有臧天朔,李咏和金庸,我自己身边也有重要的亲人离世。无论你是大象还是蝼蚁,无论你是权贵还是老百姓,死亡都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话题。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死亡对于自己的意义。 当死亡来到我身边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启动否认和压抑的防御机制,我埋头料理后事,让自己忙碌起来,潜意识关上了一扇门,为的是保护自己的情感,让自己不会崩溃。 但是这种自欺欺人的逃避毕竟不可能长久,当亲人的旧物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防御机制土崩瓦解,思念犹如洪水般向我涌来。过去的种种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曾经的愤怒变成了懊悔,曾经的柔情变成了甜蜜,曾经的疏离变成了理解,曾经的不理解变成了深深的爱和思念。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落泪,心里有好多的话想要对他说,却无法再说,我常常会想,如果他还在,这个时候他一定会说…… 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灵魂超度的道士教我要把亡者的东西全部抛弃,原来,迷信也是出于人性的考虑,你的身边越是环绕着亡者的旧物,你就越是难以从悲伤里面出来,越是想要通过这些旧物缅怀亡者,抓住过去的种种,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可就算我明白了,留着它们不利于我的情感归于平静,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抛弃它们,因为,它们连接着我们和逝去的人,它就像是一个过渡客体,它代表着我们的丧失,我们需要通过它感受离开我们的人,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过渡客体内化于心了,我们就不再需要它们了。 这些旧物之于我,就好像是陪伴着孩子长大的一个布娃娃,亦或是一个旧毛毯对于孩子的意义,就算已经脏得不成样子,就算已经破败不堪,孩子还是视如珍宝,睡觉的时候要摸着才能入眠,去幼儿园的时候要带着才能安心,对于孩子来说,它们就是“妈妈”,只是这个“妈妈”可以一直陪在我的身边,不需要去工作,不需要去做饭,不需要去超市,我随时可以抱抱它,亲亲它。什么时候,孩子不再需要这个布娃娃,不再需要这个旧毛毯的时候,就是孩子真正将母亲内化到了自己的心里,可以承受和母亲分离的时候。 每一个人在家族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每一个人的离去,不管是死亡还是离开都不能抹去他的这个位置。他在家族系统中的位置一直都存在着,家族里的人都会用各种形式来尊重着他的这个位置。比如一个母亲意外的去世,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言,如果父亲没有充分的尊重母亲的这个位置,即使继母对孩子全心全意,呵护备至,孩子为了守护妈妈的位置,也绝不会和继母建立母女的情感,她会用抗拒继母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亲生母亲的忠诚。 再比如一个孩子的去世,如果父母内心的伤痛未被抚平,他们将会把对这个孩子的情感寄托到后来的孩子身上,即使他们不说,后来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深深的哀伤,Ta会感觉自己是别人的替身,会有一种莫明的虚弱感。如果父母能告诉孩子Ta有一个哥哥/姐姐,他们非常爱这个哥哥/姐姐,这个哥哥/姐姐的离开,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这个哥哥/姐姐虽然离开了,但是在他们的心里永远都有一个位置是留给Ta的。爸爸妈妈爱这个离开的孩子,也爱现在的这个孩子,父母在用不同的方式爱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这样,当这个去世的小孩不再是家庭中的禁忌,父母能够表达对Ta的情感的时候,后来的孩子才能摆脱死亡带给这个家族的阴影,活出自己,和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链接。 死亡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它让我们去思考,用什么样的形式来面对巨大的丧失。有的人会一直活在丧失里面,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走不出来。也许他们没有痛哭流涕,也没有焦虑抑郁,但是他们并没有真的活在当下,他们一直幻想着那个Ta并没有离开,或者执着的寻找着Ta的替身。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怎么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呢?给自己找一个“妈妈“,给自己找一个”爸爸“,给自己找一个”孩子“的愿望会一次次破灭,让我们的眼中看不到身边真正陪伴着我们的人,让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遗憾。 也许面对死亡,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我们失去了一个无法替代的人,我们的心上有一个角落空了,我们的灵魂不再完整了。执着的追求圆满才是最大的妄想,人这一辈子,会经历多少次的丧失,会有多少的遗憾,会有多少次的痛苦,没有人能够让我们圆满,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上,哭着过完这一生,最后如果不是哭着离开就已经是最大的圆满了。 死亡带给了我们一个重新思考的机会,用最为深刻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逝者对于我们的意义。如何理解自己所失去的,如何对待我们依然拥有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每一次面对死亡,我们的人生态度都会被撼动一次,重新整合一回,我们有一生的时间慢慢的去体会,慢慢的去成长……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