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亲子关系--致知(0-3岁)

2018-10-29 12:49:39 松果小编

     埃里克森心理理论认为,幼儿在0-3有两个发展任务:一是发展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二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对应的人格品质分别是希望和意志。   在幼儿的养育过程中,父母们均可以看到很多现象。比如,幼儿在成长过程喜欢把任何拿到手里的物体都往嘴里塞,也就是说,幼儿是用嘴巴去探索世界的,再简单的就是说,幼儿的思维只能用直观的具象来理解他所生存的这个环境。他无法通过言语教育的形式形成信任是什么的认知。他所感知的就是,在他需要肚子饿,身体不干净(拉粑粑),无聊的时候,这个环境或者说养育者有没有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响应(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通过行为来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信任感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安全,从动物行为学来说,就是这个环境能否保障自身的生存,研究表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虐待,得精神分裂的几率是非常高的。人的本能或者说,动物的本能首先就是生本能,只有生存了才能讲发展如果这个阶段,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是很难形成对世界的安全感,也就很难获得信任感。著名的行为学家华生称宣称给他一打健康的孩子,他能培养成任何行业的精英,包括小偷。可惜的是,华生的孩子都是不幸的孩子。行为主义认为,通过对人的行为塑造,教育可以影响心理的发展。可是,任何理论的使用都是有范畴,比如,在那个年龄阶段适合那种方法,无差别的使用一种理论,导致的结果都是可悲的。在目前幼儿教育总有一种阴谋论,就是思维还没有发育完成的幼儿可以通过哭泣来控制父母的行为来达到自身的目的。    自主感来自于哪里?幼儿在八个月之后,开始学会爬行,之后站立行走,探索周围环境的能力大大的增加。在孩子的眼睛里,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有趣可爱的,安全感的孩子喜欢于养育者为中心去探索这个世界,父母需要做的是陪伴、鼓励,及幼儿有危险的之时,第一时间能保护他。这跟动物世界刚出生的幼崽和妈妈之间在本质上的没有任何区别。当然,危险一定是真正的危险,而不是潜在的危险。举个例子,孩子爬高爬低,确实有摔跤的危险,养育者应该是站在旁边,保护他,而不是不允许孩子去做这些事情。探索世界能给孩子带来满足感,把握感,控制感,对其自尊和自信的形成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孩子探索世间的体验是独一无二,是父母不能给予的。    人是生活在关系中的一种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甚至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对环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更加主动,有自主感的孩子,在适应环境会更加自信。一系列的研究数据均表明,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比非安全型的孩子更加活泼、主动、自信。更能在早期适应幼儿园环境,容忍与父母的分离。    人类的发育相对其他动物是比较缓慢的,在每个发展阶段都需要安装不同的系统,爬行,语言,识字等等等。从前慢,现在其实也慢,父母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慢下来,慢下来,慢下来。也只有慢,孩子在以后才能走的快,走的稳。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