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抑郁症的罪魁祸首

2018-09-07 21:51:10 松果小编
产后抑郁症 一条新闻:2018年6月27日晚,长沙悦湖山小区,一位两个孩子的宝妈,从家中26楼跳下来,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小区邻居称,两个孩子,大的8岁,小的才1岁。 新闻说宝妈患抑郁症已经两年了,她的母亲和妹妹一直陪伴她,但是事发当时没能看住。现在悦湖山小区的业主群和朋友圈都笼罩着一层悲伤。 这几年出现了不少丢下孩子跳楼的悲剧,却都被鉴定为抑郁症。 2016年5月,湖南娄底,母亲付某面对不到8个月的女儿无休止的哭闹,一气之下把孩子扔进了屋后水井……经鉴定,付某患有抑郁症。 2016年12月,扬州一名二胎母亲跳楼身亡,疑似产后抑郁… 2017年2月,《彭城晚报》报道,女子生娃后想喝农药自杀,专家检查后表示这是产后抑郁… 2017年1月,《华龙网》报道,女子产后抑郁,捂死3个月大的孩子… 2017年2月,《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泰安女子生二孩后严重抑郁,曾喝药上吊自杀4次未遂… 2017年1月6日,湘潭妈妈抱一双儿女跳楼自杀,老母亲和丈夫的哭声贯穿小区… 确实有很多宝妈在产后因为心理落差会有一段时间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但还不至于让人走上极端。 歌手何洁曾想自杀 何洁曾在《非常近距离》谈到产后抑郁症,她说:感觉生完孩子之后,就像被抛弃一样,除了喂奶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我是一个完全没用的人,一个被抛弃的人,只有在孩子喂奶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有用......”因为身材走样,生活节奏被打乱,她甚至想自杀。 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本该“为母则强”的妈妈,会舍得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结束自己的生命? 是雌激素惹的祸!是雌激素惹的祸!! 围绝经期抑郁 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即使从未患过抑郁症,其抑郁风险也会增加。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激素和绝经状态与无抑郁史的抑郁情绪的相关性)随访231名年龄在35岁至47岁的女性,为期8年。 在研究过程中,43%进入围绝经期。进入围绝经期的妇女比未进入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可能性要高出四倍,而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则高出两倍。根据研究,生殖激素水平的波动和变化,特别是雌激素,是抑郁情绪的预测指标。 研究人员在哈佛大学心理与周期研究的另一项研究中(更年期过渡期新的抑郁症风险)评估了460名年龄在36-45岁之间的女性,这些女性在六年之内都没有患过抑郁症。在此期间,70%进入围绝经期。这些女性的临床抑郁可能性大约是其他女性的两倍,独立于抑郁症的其他风险因素,如离婚或家庭死亡。 雌激素的变化是引发女性情绪和疾病的罪魁祸首!雌激素的变化是引发女性情绪和疾病的罪魁祸首!! 也许有人会说:某人她天生敏感、她的性格、她的家庭(事业)不顺、她遇了一个事、她遇到了一个人。。。。。。 无论何种原因,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如果某人她的雌激素水平是稳定平衡的,即使遭遇磨难也会比雌激素不稳定的人要好上百倍,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了。 由于生理上的原青春期,怀孕,分娩,经前期、围绝经期和更年期的激素水平波动,是女性在一生中都要受到的干扰。 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我们是可以觉察的到的。一般生理性的躯体变化表现常在精神症状之前出现,往往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经过治疗后这些躯体症状消失的也会比精神症状早。比如,月经变化,睡眠障碍,经常性的便秘、眩晕、乏力、心悸、胸闷、四肢麻木、发冷或发热、血压脉搏不稳等。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精神症状通常根据病情的逐步加重而加重。 通常起病时,病人常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焦虑不安、过分担心发生意外,以悲观消极的心情回忆往事,对比现在,忧虑将来。情绪沮丧、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对平常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特别是易疲劳,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病情严重的患者,会感觉周围的人都在议论她,甚至有人要害她。 更年期虽然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埋藏着很严重的危害,如果更年期抑郁症发展至后期,精神状况就会变的十分糟糕。旁人从直观上就能察觉到患者焦虑紧张,面容憔悴,两眼充满恐惧和绝望的神色。有的病人会变得坐卧不安,喃喃自语,悲伤哭泣,惶惶不可终日。更有甚者会发生自伤、自杀的行为。 某些抑郁症病人,躯体症状明显,常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的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便秘、胃纳失常、体重减轻等。而抑郁性症状常被掩盖。躯体检查常无相应的阳性发现,这类病人往往长期在内科就诊,常被误认为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这类病人对症治疗无效,而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称此症为隐匿性抑郁症。 说了这么多,有人也许会着急了,到底怎么预防和治疗? 看医生,排除器质性疾病,也就是查不出什么疾病。如果又正好处在这几个特殊生理时期,就试着从调整雌激素水平着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悄悄说句:雌激还素水平不稳定引发的疾病还没有被医生重视起来,多数情况下会绕来绕去,花费巨大。 前面说的那位二胎妈妈,已经有抑郁了,没有处理,反而还又生二胎,无疑雪上加霜。 凡事靠自己,健康更是,有保健意识,有保健知识,及早发现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变化,然后去行动,捍卫自己的情绪健康。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